2018年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907计算机专业基础之数据库系统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
【答案】(1)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2)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
(3)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4)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 ):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5)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 ):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2. 诸用实例阐述数据库技术与其他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成果。
【答案】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是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涌现出各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如图所示)。例如:
(1)数据库技术与分布处理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技术与并行处理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并行数据库系统;
(3)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出现了知识库系统和主动数据库系统;
(4)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出现了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5)数据库技术与模糊技术相结合,出现了模糊数据库系统等等。
图
3. 考虑定义在事务集(Tl , T2, T3)上的调度S1和S2,S1与S2是否是冲突等价的?为什么?
【答案】不是等价冲突,因为T1的write (Q )和T2的write (Q )是冲突的,不可交换。
【解析】不同事务的一对中的一组操作,有些是冲突的,有些是不冲突的。不冲突操作的次序可以互相调换,不致不会影响执行的结果。冲突等价调度是指一个调度S ,通过调换S 中的不冲突操作次序所得到的新调度称为S 的冲突等价调度。不冲突操作有两类:一是对同一数据均为读操作,即Ri (x ),Rj (x ); 二是对不同数据对象的一组操作中可以有写的操作,即Ri (x ),Wj (y )或Wi (x )Wj (y )。因为T1和T2对数据对象Q 进行了相同的写操作,所以是冲突的,所以S1和S2不是冲突等价的。
4. 试述视图的优点。
【答案】视图有以下五个优点:
(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视图机制使用户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关心的数据上,如果这些数据不是直接来自基本表,则可以通过定义视图,使数据库看起来结构简单、清晰,并且可以简化用户的数据查询操作;
(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视图机制能使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数据,当许多不同种类的用户共享一个数据库时,这种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重构时,用户的应用程序不会受影响;
(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有了视图机制,就可以在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对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使机密数据不出现在不应看到这些数据的用户视图上。这样视图机制就自动提供了对机密数据的安全保护功能。
(5)使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
5. 设有如图1所示的关系R 和S ,计算:
(1)
(2)
(3)
(4)
图1
【答案】本题各小题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6. 什么是数据库镜像? 它有什么用途?
【答案】(1)数据库镜像即根据DBA 的要求,自动把整个数据库或者其中的部分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 自动把更新后的数据复制过去,即DBMS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