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务员>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问题:

[单选] 由本文第1段可知:

资料分析采集蝴蝶标本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非常流行。英国大蓝蝶的标本很受欢迎,它不很大,也不很蓝,并不特别美丽,但数量稀少,且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的大蓝蝶被制作成标本。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有人呼吁保护它。进入汽车时代,到大蓝蝶栖息地更加方便,有的地方的大蓝蝶已经绝迹,保护更为迫切。193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大蓝蝶保护区。九年之后,保护区内的大蓝蝶种群灭绝了。此后,虽然保护区越来越多,但是大蓝蝶的数量越来越少。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大约还有数万只大蓝蝶,到1972年只剩下300多只。1975年,英国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首次把大蓝蝶列为法定保护对象,但已无济于事。1979年,英国最后一只大蓝蝶死去。这是为什么呢? 每年六、七月间,是英国大蓝蝶飞翔的季节。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在短暂的生命结束前,雌大蓝蝶必须找到合适的百里香产卵。百里香必须是生长在红蚁巢的边上,而且含苞待放。卵被产在百里香的花蕾里。一两周后,大蓝蝶幼虫孵化出来,就以花为食,大约两周,在蜕了三次皮后,幼虫掉到了地上,等待红蚁。幼虫靠分泌蜜汁吸引红蚁。红蚁将其带回蚁巢,为了得到蜜汁,它会用触角拍打它。蜜汁分泌完时,幼虫就有生命危险,这时它会像红蚁幼虫那样蠕动,发出红蚁的气味和声音,让红蚁误以为它是蚁巢中的一员。 大蓝蝶幼虫要在蚁巢中整整待上十个月,不仅能躲避天敌,还以红蚁的卵和幼虫为食。但是大蓝蝶幼虫仍然面临重重危险。红蚁蚁后会误以为它足一只以后也将变成蚁后的超级红蚁幼虫,而让工蚁杀死它;如果蚁巢规模太小,或者又来了另一只大蓝蝶幼虫,食物不够,最终也会饿死。 但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要求:它们喜欢温暖,在朝南向阳的山坡筑巢,地面上草的高度最好只有2~3厘米,因为草太高会遮住阳光,蚁巢温度太低,红蚁幼虫会冻死。当大蓝蝶的栖息地被划为保护区后,禁止烧荒、放牧,野草疯长:本来还有野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的生长,但在上世纪50年代,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入侵英国,使野兔的数量锐减99%。草越长越高,大蓝蝶依赖的红蚁迅速消失,被另一种较耐寒的红蚁取而代之。这种红蚁也喜欢吃蜜汁,但它们能识破伪装,将大蓝蝶幼虫杀死。等到草皮高度超过10厘米,连百里香也难以生长、繁殖了,等人们发现这一奥秘,已经太迟了,英国大蓝蝶灭绝了。 为了让大蓝蝶再次飞翔,英国逐渐恢复了52处百里香草地,并通过割草、放牧控草皮的高度,红蚁数量随之上升。1983年,大蓝蝶被从瑞典带到英国。到2008年,已有上万只。大蓝蝶成了第一个成功获得重生的濒危蝴蝶物种。

A . 大蓝蝶在英国对其进行保护前就已经灭绝
B . 大蓝蝶的灭绝是因为人们为制作标本而过量捕捉
C . 大蓝蝶标本受欢迎是因为这种蝴蝶难以捕捉
D . 保护区的建设仅起到了保持大蓝蝶种群数量的效果

英国政府保护大蓝蝶的早期措施可以用下列哪个词来评价? 适得其反。 画蛇添足。 操之过急。 鼠目寸光。 根据本文,对草地进行管理可以: 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增加百里香花蕾的数量。 为红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为兔子提供充足的食物。 第3段中划线部分提到大蓝蝶幼虫面临的“重重危险”不包括: 巢中有一只大蓝蝶幼虫。 被红蚁蚁后视为竞争对手。 红蚁蚁巢规模太小。 蚁巢中红蚁幼虫数量过多。 根据本文,确定银雀山汉墓竹简年代依据的是: 书写文字。 陵墓特征。 陪葬物品。 简册特征。 银雀山汉墓竹简不能用来证明: 《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 司马迁相关记载的可靠性。 《孙膑兵法》是否确有其书。 孙武、孙膑是否为同一人。 由本文第1段可知: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考察对第一段相应细节信息的把握。文章提出大量的大蓝蝶被制作成了标本,当进入汽车时代到大蓝蝶栖息地更加方便,有的地方大蓝蝶已经绝迹。说明大蓝蝶的灭绝是因为人们捕捉制作标本。故本题答案为B项。纠错A项与原文“保护区内的大蓝蝶种群灭绝了”的内容不符,C项与原文“数量稀少,且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的内容不符,D项与原文“保护区越来越多,但是大蓝蝶的数量越来越少”的内容不符,因此D项可以排除。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