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填空题

1.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语音; 语法; 词汇; 汉字

【解析】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声音形式。语音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词汇学习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语法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各种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设_____语料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它可以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

【答案】现代汉语

【解析】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语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几个过程。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加工主要是进行语料的分词和词性标注工作。这是实现检索与统计的前提。而分词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性强、高度具体化的分词规范。

3.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而制订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_____。

【答案】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基本要求

【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4.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_____、_____。

【答案】心理学; 教育学

【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语言学习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

5. 许多学者提出区分语言的学习与习得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_____。

【答案】习得

【解析】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包括儿童1至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 有较为自然的语言环境,时常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不断地与其进行交际; 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等特点。

二、选择题

6.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属于( )

A. 先天论

B. 功能论

C. 反映论

D. 认知论

【答案】D

【解析】认知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

7. 《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

A. 王还

B. 邓懿

C. 吕叔湘

D. 周祖谟

【答案】D

【解析】周祖谟,中国文字、音韵、训话、文献学家。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国学季刊》、《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他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在文字、音韵、训话方面。

8.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 )组成的。

A. 教学技巧

B. 教学步骤

C. 教学单位

D. 教学对象

【答案】B

【解析】课堂教学环节是以一课书为单位或是以一节课为单位划分,环节非常清楚,前一步完成再进行下一步。而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环节是以每节课内的教学内容来划分的,每一种语言要素的讲解或言语技能的训练都要体现完整的环节。而每节课之间、每课书之间又要有循环往复的复习巩固。因此教学环节常有交叉,呈多层次性,需要教师灵活掌握。

9. 马区使人们活动的动因和力量是( )。

A. 态度

B. 情感

C. 动机

D. 意志

【答案】C

【解析】动机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动机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10.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 ),该刊物为( )。

A. 《汉语学习》

B. 《世界汉语教学》

C. 《语言教学与研究》

D. 《学汉语》

E. 月刊

F. 双月刊

G. 季刊

H. 双季刊

【答案】BG

【解析】《世界汉语教学》杂志1987年秋季正式创刊,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世界汉语教学》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交流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提供新的信息,促进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实践的开展。

三、名词解释

11.HSK

【答案】HS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笔试分为六级,口试分为三级。其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2.迁移与泛化

【答案】迁移是指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学习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即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具有负迁移作用。

泛化是指第_语言学习者学习认知过程中,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放宽所学到的语言规则,从而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13.(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对第【答案】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