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权力在行使领导职能中的作用?
【答案】权力是领导的基础,是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激励鼓舞等领导职能的基本条件。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职权和领导者个人的权力。有五种不同的领导权力在保证领导职能的实现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强制权是领导实现指挥引导职能的基础保障。这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之上的权力,违背上司批示的结果是惩罚。下属意识到不服从巨司的意愿会导致处罚,比如分配不称心的工作、训斥等。有了强制权作保障,领导就能充分发挥指挥引导职能。
(2)奖励权是实现激励鼓舞职能的保障。这是强制权的对立面。下属意识到服从上司的意愿会带来积极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金钱(提高报酬)或非金钱(工作做得好而受表扬)方面的。领导有激励的职能,这就必须通过奖励权来实现。
(3)法定权是实现领导指挥引导职能的保障。这种权力来源于上司在组织机构里的地位。 (4)专长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来自知识的权力。具有这种权力的人是具有某些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的人,容易赢得同事和下属的尊敬和服从。
(5)个人影响权对实现指挥引导、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影响权即统御权,是由个人资历、榜样或感情所产生的力量,能使领导取得下属的认可。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品行优秀、德高望重而受到下属的钦佩; 也有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的各种社会关系而使下属能接受其影响。
2. 简述梅奥霍桑试验的主要观点。
【答案】(1)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1924-1927年)
研究人员选择一批工人,并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试验组,变化工作场所的照明强度,使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 另一组是对照组,工人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发现,照明强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说明:工作场所的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微不足道的因素; 由于牵涉因素较多,难以控制,且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试验的结果,所以照明对产量的影响无法准确衡量。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一1928年4月)
从这一阶段,梅奥参加了试验。研究人员选择了5名女装配工和1名女划线工在单独的一间工作室内工作,1名观察员被指派加入这个小组。女工们在工作间可以自由交谈,观察员的态度也很和蔼。在试验中分期改善下作条件,这些条件的变化使女工们的产量上升。但过了一年半,
在取消工间休息和供应的午餐和茶点并恢复每周工作六天后,她们的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上。看来其他因素对产量无多大影响,而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变能促使工人改变工作态度并增加产量。于是,决定进一步研究工人的工作态度和可能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其他因素成为霍桑试验的一个转折点。
③大规模访谈(1928-1931年)
研究人员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进行访问和调查,达2万多次。结果发现,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状况,还与其所在的小组的同事有关。任何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受同事们的影响。
④接线板接线工作的试验(1931-1932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发现包括: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 工人对不同级别的上级持不同态度; 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2)霍桑试验的结论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除了物质需求外,工人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就高,生产率就高。
(3)霍桑试验在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①梅奥主持的霍桑试验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从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
②霍桑试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为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3. 简述组织工作流程的组成。
【答案】组织的工作流程是由一些具体工作或步骤所组成,任务的特性决定每个流程中具体工作的内容及要求。具体内容包括:
(1)工作。组织的工作流程是由一此具体工作或步骤所组成,任务的特性决定每个流程中具体工作的内容及要求。对于程序性任务人们己经有了明确的工作顺序和步骤,只要照此进行便可获得圆满成果。而非程序性任务,对于人们来说是偶然发生的、没有规律性、探索性的,没有既定的工作步骤,人们需要探索什么是应该做的工作,什么是不应做的工作,什么是最佳的工作路线等问题。
(2)逻辑关系。它是指流程中具体工作步骤之间客观存在着先后顺序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一个工作流程的逻辑关系不是唯一的,完成任务的途径具有可选择性。每个工作流程的现实选择都受到各种影响构成的作用。这种可选择性赋予工作流程可以改造和变动的特性,从而为人们探
求最为满意的工作流程,追求高效的完成任务提供了可能。(3)转换关系。任何的流程从上一个工作环节到下一个工作环节的转换也会受到时间、空间、各种物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转换关系是对这些限制的捕述。转换时间是转换关系中的基本因素,流程的转换时一间越长则完成任务的效率就会越差。一个满意的工作流程既需要合理地确定基本工作单位,也需要确定基本工作单位的先后顺序环节,还需要工作单位之间很快地衔接,充分节约转换过程的物质、能量、信息和时间。
4. 试析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答案】(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动作研究,泰罗认为当时工人提高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②通过科学测定,制定恰当的工作定额,并为下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下人”
是指那些天赋和才能与工作性质相符,并且愿意付出努力的工人。为此,泰罗强调工作的分配和努力两个要素。
③推行标准化制度,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工作定额采取不同的工资率,以刺激工人提高产量。
,变双方的相互对立为相互合作,以增进双方的⑤下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利益。
⑥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在当时,企业没有专门的计划部门,工人全凭经验来决定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泰罗认为,应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⑦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实现工长管理的分工和专业化,以提高管理效率。
⑧在组织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重大的经营决策问题,而把那些日常事务的决策与处理权交给基层管理者,只有在例外情况下高层管理者才进行干预。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
①合理制定职工的日工作量。对于加工制造业企业来说,各种不同工种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效率,不能一条标准要求所有人。
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很多加工业企业来说,一般倾向于招收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专业化训练的农村劳动力。这种职工进入工)一后一般跟随老职工学习一段时间再独立工作。所以,工作方式都是以一传一的方式延续,缺乏系统培训和规范。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
③差别计件工资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磨洋工”的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就是激励制度不够合理。往往老板凭感觉估计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或者大锅饭,所有人工资一致。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完成工作量的不同给出不同级别的工资,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