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724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明中叶三大传奇

【答案】明中叶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角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的合称。它们分别标志着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和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传奇创作新时期的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梁辰鱼以昆山新腔为曲调创作了《洗纱记》,而《鸣凤记》则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直接取材于现实的“时事剧”。

2. 宝卷

【答案】宝卷是中国民间讲宗教教义的说唱脚本,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至明代才有宝卷之名,它是采用说唱结合的违俗文学体裁宣传宗教教义法规的一种说唱形式文学。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内容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今存《香山宝卷》,一般认为是宋普明和尚所作。明清以来,取材民间故事的宝卷日渐流行。最为后世所知的有《梁山伯宝卷》等200余种。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间以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 庄骚

【答案】庄骚是《庄子》和《楚辞》的合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与此同时,它们都从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吸收养料,因此而并称为“庄骚”。

4. 论语

【答案】《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成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了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

主要的形态。

二、简答题

5. 简要介绍“诚斋体”。

【答案】(1)“诚斋体”

“诚斋体”是指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的诗风,因其号诚斋,故而得名。其诗善于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为对象,多为七绝,风格活脱佻达,幽默风趣。

(2)“诚斋体”的主要特点

“诚斋体”的突出特点是以“活法”为诗,具体表观为:

①内容上,诚斋体的题材主要取自自然

诗人善于以独特的眼光发现和捕捉景物的生动形象,从自然界的美景中发掘出活泼的奇趣。然而,古往今来,写景诗数不胜数,而杨万里的写景诗却能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想必其中必有过人之处。首先是立意新颖。比如,向来诗人容易伤春,而杨万里却说:“拚却老红一万点,换将新绿百千重。”

“诚斋体”诗歌的新还表现在艺术构思和遣词造句上。隔着大树,青天从许多树叶缝里显现出来,诗人这样描写:“隔树漏天青破碎”。一阵急风吹过竹丛,碧绿的竹竿竹叶随风摇动,诗人这样描写:“凉风度竹碧匆忙。”用青代表天,用碧代表竹,突出了色彩,却又写色彩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显得慌慌张张,这体现了诗人新颖的构思。

②语言上,诚斋体的语言,自然活泼,亲切有味而且幽默诙谐,富有童趣

诗人学习了晚唐诗歌,吸收了民歌的特点,又受到了宋代盛行的理学、禅学的影响,而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则是他保持着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诗人对儿童的生活活动很感兴趣,经常被儿童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好奇淘气、一片纯真所深深地吸引。又因题材取自自然,贴近生活实际。

③创作手法上,“诚斋体”’常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诗人在创作中,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如以上所列举的溪水与雨点之间像是在竞争,又像是在赌气,溪水竞不让雨点形成波纹就赶快流走了,这己经类似于把客观事物拟人化,而写得较多的是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交往联系。比如诗人在小溪旁边等待观赏月亮,越等越抱怨月亮老不出来,诗人就觉得这是月亮存心跟他闹别扭:“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此外,诗人描写在风的吹拂下,小草像是在摇头,芦苇像是在叩拜,松树像是在整理胡须。杨万里的诗写得亲切有味,与他常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息息相关。

总之,诚斋体可以用一个“活”字来概括:它细腻小巧,机智敏锐,善于捕捉瞬间的景物、动作、心情感受,于他人忽略难得见处提炼诗情,且能使之富有情趣; 它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层次曲折,深婉多致,变化无穷; 它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通俗,善于调侃谐谑,使作品充满幽默风趣。

6. 简述豪放词的特点及意义。

【答案】豪放词是我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其取材广泛,常描绘奇伟景物,抒写壮志豪情,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1)豪放词的特点

①视野广阔,气势恢宏

豪放词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②题材内容多样

豪放词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

③豪放与婉约并从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2)豪放词的意义

①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

豪放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辛弃疾为豪放词的大师,其词回荡着金戈铁马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俊发踔厉,充满豪情。

②提升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此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清代的阳羡词派。

③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与手法

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 慨之声。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