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同书》
【答案】《大同书》是康有为在晚年出版的一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全书约20万字,共30卷,分为10部。在书中,康有为构造了一个大同式的社会理想蓝图,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家庭,全世界人类尽为平等,是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社会。在大同社会中,
,分阶段进行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全书从大设“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同社会的政治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以至社会道德风尚等方面,详细而系统地描绘了康有为理想中的未来人类社会的美景。《大同书》里的教育理想,虽然也反映了一些封建主义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德育方面,含有封建主义的色彩,但是总体来说,其实质是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加以理想化,甚至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虽然在当时不可实现,但是也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和科学的内容,如男女平等教育、义务教育、注重年龄特征、强调校舍的选择等。
2. 浩然之气
【答案】浩然之气是指盛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指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来说,“气”多指人的意念或情绪,是不同于理智的心理因素。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
,不待外求。后世理解为一种崇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纯由内心“集义所生”
高的道德情操的精神境界,孟子把养气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养气主要是培养意念和情感。孟子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认为理智清醒可以控制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康的情绪情感可以帮助保持清醒的理智; 相反,理智混乱很难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不健康的J 清绪情感也会扰乱正常的理智。
3. 卧碑文
【答案】卧碑文是清代用以约束在学生员的教条,因其镌刻在卧碑之上,故名。顺治元年(1644)二月制晓示生员卧碑,立于太学门外,九年颁发卧碑文于直省儒学明伦堂。首列序文,要求生员明白朝廷设学礼士的用心,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使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其要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员当立志学为忠臣、清官,凡利民爱国之事,更宜留心,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 ②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 ③生员当爱心忍
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④为学当尊敬先生,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⑤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述制论,黝革治罪; ⑥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此外,尚存关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考核等规定,参阅《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典·训士规条》。
4. 癸卯学制
【答案】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二个规定学制系统的文件。清管学大臣张百熙
,和荣庆、张之洞拟定。1904年1月(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关系。癸史称“癸卯学制”
卯学制从纵的方面可分三段七级,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全部学习时间共25~26年。其中,小学教育9年(包括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两级); 中学堂5年(一级); 高等教育11~12年(包括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分科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了级)。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分为初级和优级; 实业学堂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此外,还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及译学馆。
该学制突出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其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各自成系统,增加了幼儿教育机构,系统更周密完备,对以后学制的组织形式影响较大。癸卯学制虽然具有资本主义教育的形式,但并没有脱离封建教育的精神。而且这个学制从学校体系、课程设置、教育行政组织都抄自国外(主要是日本),不符合中国实际,并特别重视外语教学,所以它又具有半殖民地教育的特性。
5. 晓庄师范
【答案】晓庄师范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一所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自任校长,1929年这所学校更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提出师范学校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
,提出“生活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晓庄学校试验期间,他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要求乡村教师要能真正关心农民,为农民服务; 强调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 指出教育内容和治学方法与农村生活密切结合。1930年,晓庄学校遭当局查封,至1951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复办南京晓庄学校。2000年,经国家教育
部批准,由原南京市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组合新建南京晓庄学院。
6. 《教育独立议》
【答案】《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①“分
,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
,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
,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
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
,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
7. 岳麓书院学规
【答案】《岳麓书院学规》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李文熠为岳麓书院山长时订立的学规,载《恒斋
,不收“縻廪粟而耽棋牌者”,禁止醵钱群文集》。它共有八条:①既以读书为业当“竞分寸之阴”
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行为:②友朋之间当敬而能和,不留一言不合,怒气相加者:③学生应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须端坐辩难,反复推详,教师所不晓者,则以待四方高明; ④无
,由师批改,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论学内、学外者,每月各作三会(三次考核)“以求至是”;
,须逐字玩味,对师之讲授,倘有疑处,可即与之相商; ⑥学问务在身通⑤“四书为六经之精华”
,而六籍,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 切忌“摘其堂皇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
,故学问思辨,必“自矜通儒”; ⑦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 ⑧《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须以力行为归。《清儒学案》概括为:为人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 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8. 汉代太学
【答案】汉代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中央官学。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并能“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黔百家,定儒于一尊,于建元五年,即前136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即前124年置博士弟子。西汉博士以名流升任,东汉须经过考试,弟子入学,一由太常于京师地方直接挑选“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 一由郡国选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者。汉代太学没有规定修业年限,只要通过了考试就可以毕业授官,汉武帝时一年一考,东汉时改为两年一考。太学作为汉代的最高学府,统治者十分重视,形成了视学的传统。
二、简答题
9.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答案】(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