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之国际贸易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充裕

【答案】劳动充裕是指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中,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这里的“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即人均资本或者土地/劳动即人均土地来衡量。比如美国的人均资本高于中国,美国就是资本充裕国,中国为劳动充裕国。但如果中国与柬埔寨相比,中国就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因此在判断一个国家是什么要素充裕的国家时,必须有一个参照国进行比较。

2. 劳动生产率

【答案】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即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劳动力,生产商品的数量。

3. 加入议定书

【答案】加入议定书又称入世议定书,是指一国入世时与WTO 组织就入世后该国发展贸易关系中某些具体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是该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属于《WT0协定》的组成部分。

中国入世议定书是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中国入世议定书包括序言和总则两部分,对中国贸易制度的实施、非歧视、特殊贸易安排、贸易权、国营贸易、非关说措施、进出口许可程序、价格控制、补贴、对进出口产品征收的税费、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等各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其中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最大的是非市场经济条款、特保条款和贸易政策过渡性审议机制条款三大条款。

4. 中点选民模型

【答案】中点选民模型是经济学家梅耶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模型。中点选民模型假设政府是民主选举产生的。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得到了多数选民的支持,该政党才有可能执政,因此,政府在选择任何经济贸易政策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得到多数选民的支持。得到选民的重要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靠近中点选民的意见的政策。所谓中点选民的意见一般表现为两种意见之间的观点。以中点意见为界,一边更为保守,另一边更为急进,且两边人数一样。越接近中点选民意见的政策越能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这就是中电选民模型。

5. 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指在一定科技水平

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两种。

(1)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是指收益增加主要是由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2)规模外部经济。规模外部经济使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増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

6. 贸易所得

【答案】贸易所得是指在开放的自由贸易下,各国通过贸易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范围的交换,提高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各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达到了在自己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可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7. 反倾销

【答案】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8. 社会公平

【答案】社会公平主要指的是社会各阶层或各种生产要素在收入上的相对平衡。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典型的例子例如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

二、思考题

9. 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后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

【答案】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10.政府对外贸权和进口产品分销权的控制为什么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

【答案】政府对外贸权和进口产品分销权的控制被认为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是因为:

政府控制该国厂商进口的权力实际上限制了该国的进口数量,该国进口多少进口什么不是市场能决定的,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可以根据国内产业的需要妨碍自由贸易,因而构成了一种非关税壁垒。

11.假设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向中国出口一种先进的汽车零部件。通用电气的出口成本为

中国国内尚不能生产这种零部件,但对它有所需求,

需求函数为

现在中国政府为了分享通用电气的垄断利润,向这种零部件征收每单位50美元的

关税. 试求这时政府从通用电气分享到的垄断利润以及消费者损失。如果让你来制定关税,你会定在50美元的水平上吗,为什么?

【答案】(1)征收关税之前

对出口成本TC 求导,可以得边际成本为:

又因为当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如果有反需求函数

因此,此时通用电器的边际收益

由可以解得:

可以解得

可以解得:

净福利达到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

12.比较15世纪初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远洋探险的不同结果,探讨产生这些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但是并没有对中国的开放拓展和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有实质性的推动。究其原因,远航的主要性质是“宣威异域”的“朝贡贸易”。当时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从事海外贸易而获利没有兴趣,政府禁止任何私人出海贸易,所以即便发现了通向它国的新航道却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海外贸易。

相反,西欧的地理大发现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极大地刺激了国际贸易和西欧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大发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向外输出商品需要的探险行为,政府也极力借助发现新航道对外掠夺和殖民扩张。

(2)征收关税之后 中国政府向这种零部件征收每单位50美元的关税;

由此时,政府从分享到的垄断利润为:消费者损失为:如下:假设最优关税为:T ,由此时,政府从分享到的垄断利润为:消费者损失为:中国国内福利=分享到的垄断利润一消费者损失,即为:

则一定有边际收

益(3)如果重新制定出最优关税,关税水平不再定为50美元,而应定为375美元。决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