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923行政管理理论之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动机
【答案】动机是指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它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行为,使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动机的原因有以下两个:①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②刺激,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2. 决策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个体决策; 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3. 沟通
【答案】(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源,又称为信息沟通的发送者,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
②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 既包括书面的内容,也包括口头的内容。
③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
④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3)沟通的意义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4. 负债比率
【答案】负债比率,是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债务比率可以很高。确定合理的债
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5.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6.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主要特征包括超个体的独立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
7. 管理幅度
【答案】(1)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
④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
⑤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8. 职务轮换
【答案】职务轮换是指通过横向的变换,使员工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职位以扩展其工作经验的培训方法。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专业分工过细带来的弊端,使员工有机会承担多种工作任务,学会多种工作技能; 另一方面,职务轮换可以使员工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情况,培养更广阔的工作视角,为员工今后的发展和升迁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培养全面的
高级管理人才。
二、简答题
9. 试介绍并评价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根据期望理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①努力一绩效的联系。员工感觉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达到工作绩效的可能性。②绩效一奖赏的联系。员工对于达到一定工作绩效后即可获得理想的奖赏结果的信任程度。③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如果工作完成,员工所获得的潜在结果或奖赏对他的重要性程度。
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上,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 E 。式中,M 表示激励力,V 表示效价,E 表示期望值。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这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
根据期望理论,组织管理要收到预期的激励效果,要以激励手段的效价(能使激励对象带来的满足)和激励对象获得这种满足的期望值都同时足够高为前提。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的值较低,都难以使激励对象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管理者的奖赏。期望理论的假说是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依据是员工个人的知觉,而与实际情况关系不大。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只要员工以自己的知觉确认自己经过努力工作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绩效,达到绩效后就能得到具有吸引力的奖赏,他就会努力工作。
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即努力与绩效的联系、绩效与奖励的联系、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2)期望理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期望理论强调报酬或奖赏,因此需要假设组织所提供的奖赏能够与个体的需要保持一致。这一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名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②期望理论强调管理者应知道为什么某些结果对员工有吸引力,而另一些结果则无吸引力。 ③期望理论注重被期望的行为。但员工不一定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也无法进行评估。 ④期望理论关心的是知觉,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个体对工作绩效、奖赏、目标满足的知觉决定了员工的努力程度,而不是客观情况本身。
10.什么是信息孤岛?
【答案】(1)信息孤岛的定义
信息孤岛是指在一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完全孤立,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