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74新闻与传播实务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哪些情况不宜用电话采访?

【答案】记者的采访行为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电话采访就是间接采访最常用的一种。电话采访是运用语音讯号同被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缺少对被采访对象形象的了解和被采访对象所处环境的把握,因而有些情况是不宜使用电话采访的。

(1)记者与采访对象完全不认识,采访对象所反映的事实是真是假就很难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若仅仅按照对方电话中的谈话来写报道,就很容易出现失真的报道。

(2)深层采访不宜用电话采访。因为记者没到现场,不能亲眼目睹,不能亲身感受现场的气氛,就不能综合地立体地思考问题,也就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报道。

(3)揭露性新闻、负面新闻不宜用电话采访。因为这类报道一般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名誉权等间题,一旦出现误差将可能承担法律后果,因此应该采用史能保障真实性的直接采访。

(4)需要长时间采访的,以及同时采访多人的情形,不宜用电话采访。

总之,电话采访是一种新型的采访手段,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弊端。记者应尽可能多地掌握方方面面的电话号码,以便需要时及时利用,但也不要盲目去使用。

2. 怎样理解增强新闻通俗化的时代意义?

【答案】看似枯燥乏味的新闻报道,若能设法运用妥帖的比喻和形象化、拟人化的描述,结合通俗化的解释,是能令广大受众接受并喜爱的。

(1)经济新闻通俗化

通俗是搞好经济报道最关键的一环,经济报道采访写作中的一个集中难点是:技术性术语多、数字多、专业性问题多,统称“三多”。记者采写时若是陷入这“三多”,经济报道就枯燥乏味,令人看(听)不懂,要使经济报道雅俗共赏,就必须通过形象比喻、解释说明、数字换算或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将经济新闻报道通俗化。

(2)科技新闻通俗化

我国报纸近年来千人拥有量不断上升,但普及率在城乡之间差异很大。报纸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中普及率较低,科技新闻的可读(听)性更可想而知。然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包括农民在内的中国广大受众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以及对科技报道的关心程度日益高涨。因此,力求把科技新闻搞得通俗些,任重道远。

(3)当今新闻竞争中通俗化的重要意义

①新闻通俗化是吸引受众的基础

因为新闻的受众很广泛,其文化程度不一。采访时常会遇上诸如专用术语、技术名词、操作程序等难以弄懂的事物,若不加任何解释、说明,势必就晦涩难懂,报道就死板。责任性强和有经验的记者,总是通过仔细、反复地询问与观察,将这些事物弄懂弄透,然后深入浅出,用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叙述,新闻报道就通俗易懂。

②新闻通俗化是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和传媒竞争的热点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选择性极强,他们更喜欢平和、亲切、自然的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读者阅读报纸,不是学文件,不是听报告,主要依靠兴趣爱好。因此,现在的新闻界倾向与读者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通俗化的取向,是当前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已成为许多媒体的成功之道。

③新闻界的竞争演化为通俗化的竞争

怎样让新闻为更多读者看懂以扩大读者范围,是世界各国新闻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新闻学者就预言:21世纪最初几十年,国际新闻界千竞争、万竞争,最大的竞争莫过于通俗化竞争。我国读者、听众、观众文化平均程度较低,新闻通俗化的问题必须更应重视。

3. 简述我国新闻记者应具备的修养。

【答案】新闻记者应该打好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 坚持发扬六种优良作风: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记者修养的内容包括:

(1)政治理论修养

新闻下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记者是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是党的耳目喉舌,这种特性决定了记者应该有较高的政治修养。

①这是我们党历来对记者的要求。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热情、坚定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

②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对一个记者来说,其影响将是一生的,是管一辈子的。具备了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记者就能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往往也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能写出引人思考的深度报道。

(2)业务修养

记者的业务修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要热爱新闻事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做“名记者”的抱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不计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②要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要有熟练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记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应包含以下五种能力:a. 交往能力; b. 活动能力; c. 适应能力; d. 应变能力; e. 思考能力。

(3)知识修养

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也是T 型人才。

①新闻记者职业特点,决定了记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

“杂家”是指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覆盖的领域不仅要包括社会科学方面,还要涉及自然科学方面,要尽量成为文理交融的通才。

②记者应当是“复合型”人才,又称为T 型人才,即建立在广博基础上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记者要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知识积累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勤奋,要像工蜂那样,辛勤劳动,点滴积累,日复旧,年复年,天长日久,知识也就逐渐丰富起来。

(4)职业道德修养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或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记者是社会的良心,重视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一这是评价记者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这是无产阶级记者区别资产阶级记者的一个根本标志,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②坚持社会主义舆论导向。记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处理好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沦引导。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时候、群众的媒体接触率就会大幅度上升,记者应抓住这种时机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

b. 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正面宣传无疑是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惟一的手段。开展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也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内容。

c. 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记者既要受宪法、法律对于普通公民的约束,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行业自律。新闻记者还要学习宪法、法律以及各方面的政策规定,了解基本的法律术语、规范用语,不能在新闻报道中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4.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特殊的调查研究?

【答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

(1)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①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用什么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是关系到调查研究灵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点和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一切革命工作的调查研究,只有在它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②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