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政治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生产要素
【答案】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一般包括土地在内的财产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即劳动)。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以及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然资源。资本是指由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的物质财物,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一切人造的生产辅助物。劳动是指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人的全部体力和脑力才能,这是生产要素中的能动要素。现在,企业家才能也常常被一些经济学家当作独立的第四类生产要素,它包括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三要素进行生产革新,从事企业组织和管理以及担负企业活动的风险,是一种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劳动。
2. 区域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是指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它涉及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区域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呈现出东、中、西三大地区总体分布。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拉动,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继西”的重要战略地位,但经济发展的弱势也较明显,不仅是资源潜力发挥和利用不够,即使在产业开发上,也缺乏合理化、高度化,产品加工度和附加值也不太高;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其中两个问题至关重要: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保护环境。
3. 凯恩斯主义
【答案】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础或核心是就业理论。凯恩斯用就业理论全面分析和解释了经济周期,所以其理论也称为“凯恩斯周期理论”。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1)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性。凯恩斯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存在着第三类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它是指劳动者在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条件下,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
(2)产生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有效需求,是指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相交之点,或者说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的需求。
(3)投资量不足的原因。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以后者为主。资本边际效率,是指投资于新资产所预期的未来利润率。资本边际效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它与预期有关。凯恩斯指出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急剧变动,经济周期才会产生。
②资本边际效率作为对未来利润率的一种心理预期,与“信心”或“信任状态”密切相关。③对投资未来利润率下降的怀疑心一经产生,传播便非常迅速。
④这种预期是一种无法控制、无法管理的市场心理状态。
(4)政策结论。凯恩斯提出,要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唯一的办法是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时,政府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税收,增加预算支出,以刺激私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就业; 当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时,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提高税收,降低预算支出,以抑制通货膨胀。
4. 资本积累
【答案】资本积累是指在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把剩余价值(利润)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得以扩大的过程,它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原始积累是指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也就是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直接暴力来实现的。
5. 国际价值
【答案】国际价值是指当商品超越国家的地域范围进入世界市场时,由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即商品的国际市场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的国际价值是按世界范围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由于计量单位是国际平均劳动,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倍加的劳动,表现为高的货币工资水平。
从国际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国际价值是在各国已形成国别价值的基础上,经过世界市场的交换,按照生产该种商品所花费的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再次均衡而形成的;
②国际价值是通过世界市场交换中形成的国际价格反映的。
6. 创新
【答案】创新是指对旧事物的变革和新事物的创立,泛指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从大的力一面说,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
7. 所有权
【答案】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作为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指对象的排他胜,一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 作为经济用语,所有权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
系。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它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经济现象; 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阶段,既是前一周期的终结,又是新周期的起点。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市场盈溢,物价猛跌; 工厂、商店和银行大量破产倒闭;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破坏,现金奇缺,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行市暴跌; 失业人数剧增,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大众生活恶化,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之中。
经济危机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不可避免。
二、简答题
9.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种过剩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生产相对过剩:
①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的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
②工人的有效需求却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一个原因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使得工人所得工资部分的比例缩小,另一个原因是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得工人获得的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或以劳动力价值为中心波动,这也限制了有效需求的增加。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个矛盾达到! 一分尖锐化的程度时,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可通过这个矛盾的具体表现反映出来:
①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从一个企业来看,企业内部的生产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之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但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却处于一种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这种盲目的生产,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生产的比例失调,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②另一个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问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