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籍
【答案】地籍是指国家为了一定的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图簿册。
2. 地图投影
【答案】地图投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
3. 空间数据库
【答案】空间数据库是某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4. 计算机图形学
【答案】计算机图形学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
5. 地图符号
【答案】广义的地图符号是指表示各种事物现象的线划图形、色彩、数学语言和记注的总和,也称为地图符号系统。狭义的地图符号是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和信息载体,包括线划符号、色彩图形和注记。
6. 地籍信息系统
【答案】地籍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籍信息按照空间分布及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处理、管理、空间分析、输出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 )
【答案】OpenGIS 即开放的地理数据互操作规范。由美国OGC 提出。其目标是制定一个规范,使得应用系统开发者可以在单一的环境和单一的工作流中,使用分布于网上的任何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它致力于消除地理信息应用之间以及地理应用与其它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藩篱,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分布的、基于构件的地理数据互操作环境,与传统的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相比,基于该规范的GIS 软件将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可移植性、开放性、互操作性和易用性。
8. 地图
【答案】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二、简答题
9. 数据组织方式。
【答案】数据组织方式:
(1)数据项
是可以定义数据的最小单位也称元素,基本项等。
(2)记录
由若干相关联的数据项组成。
(3)文件
是一给定类型的记录的全部具体值得集合。
(4)数据库
是比文件更大的数据组织。
10.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答案】
11.矢量和栅格模式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地理模式——矢量模式和栅格模式。
(1)矢量模式
在矢量模式中,关于点、线和多边形的信息被编码并以x 、y 坐标形式储存。一个点特征的定位,例如一个钻孔,可以被一个单一的x 、y 坐标所描述。线特征,例如公路和河流,可以被存储于一系列的点坐标。多边形特征,例如销售地域或河流聚集区域,可以被存储于一个闭合循环的坐标系。矢量模式非常有利于描述一些离散特征,但对连续变化的特征,例如土壤类型或赶往医院的开销等,就不太有用。
(2)栅格模式
栅格模式发展为连续特征的模式。栅格图像包含有网格单元,有点像扫描的地图或照片。不管是矢量模式还是栅格模式,用来存储地理数据,都有优点和缺陷。现代的GIS 都可以处理这两种模式。
12.空间叠加分析的主要方法。
【答案】(1)视觉信息叠加
视觉信息叠加是将不同层面的信息内容叠加显示在结果图件或屏幕上,以便研宄者判断其相互空间关系,获得更为丰富的空间信息。
(2)点与多边形叠加
点与多边形叠加,实际上是计算机多边形对点的包含关系。矢量结构的GIS 能够通过计算每个点相对于多边形线段的位置,进行点是否在一个多边形中的空间关系判断。
(3)线与多边形叠加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是比较线上坐标与多边形坐标的关系,判断线是否落在多边形内。计算过程通常是计算机与多边形的交点,只要相交,就产生一个结点,将原线打断成一条条弧断,并将原线和多边形的属性信息以其赋给新弧断。
(4)多边形叠加
多边形叠加式GIS 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多边形叠加将两个或多个多边形图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多边形图层的操作,其结果将原来多边形要素分割成新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的属性。
13.动态地图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目前动态地图基本上是以电子地图形式出现的,其主要特征是逼真而又形象地表现出地理信息时空变化的状态、特点和过程,也即是运动中的特点。动态地图可以直观而又逼真地显示地理实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表示地理实体的运动状态和特点,可采用各种方法及组合。
(1)利用传统的地图符号和颜色等表示方法
例如采用传统的视觉变量…大小、色相、方位、形状、位置、纹理和密度,组成动态符号,结合定位图表,分区统计图表法以及动线法来表示之。
(2)采用定义了动态视觉变量的动态符号来表示
基于动态视觉变量:视觉变量的变化时长、速率、次序及节奏,可设计相应一组动态符号,并加上相应电子地图手段:闪烁、跳跃、色度、亮度变化反应运动中物的矢量、数量、空间和时间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