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828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雕漆
【答案】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2. 南陈北崔
【答案】南陈北崔是指晚明人物画大家陈洪缓和崔子忠。他俩的人物画题材多为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
3. 富春山居图
【答案】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于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法有湿笔披麻皱,也有干笔效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 青铜礼器
【答案】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先秦时期,青铜礼器占据突出的地位,成为王权和等级的一种特定标志和具体象征,其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在祭祀和各种礼仪中的使用来体现,主要包括鼎、鬲、觚、爵、斝、簋等容器。
5. 林风眠
【答案】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6. 赵孟頫
【答案】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元代画坛中心人物。他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并且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入绘画。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幼舆丘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等。
7. 小景山水
【答案】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作画多是小轴,很秀雅,也很有情趣,引人人胜。小景山水在全景式雄伟山水之外别开新境,使现实可居的世界变得清丽可善,受到宫廷贵族与文人骚客的欣赏和喜爱。代表作品有惠崇的《溪山春晓图》和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
8.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9. 景泰蓝
【答案】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紫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金线或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的独特工艺品。这项工艺于明代景泰年间最盛,而且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其特点在于形、饰、色的结合,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称为国宝“京”粹。
10.写意画
【答案】写意画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写意画偏重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论述题
11.简述上海画派的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海派”)。
【答案】上海画派是指19世纪居于上海主流地位的画家群体,又被称为“海派”。“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代表人物有任熊,任颐、吴昌硕等。
(1)任熊
任熊是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长于画人物,形成了高古谨严,笔力刚健,勾勒方硬,富有装饰感的个人风格。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
①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 ②任熊画作中的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张,得陈洪缓神韵而能别出心裁,其自画像神态
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写实。
③任熊对衣纹的勾画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所题款字也是十分有力,与画法同出一辙。
(2)任颐
任颐是近代著名画家。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
①任伯年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②人物画取材广泛,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针贬社会,寄托个人情怀,具有一定思想性。 长与默记,注重观察生活和造型能力的训练。
③其肖像画继承了民间写真术和先画墨骨然后敷彩的画法,于传统的笔墨之中掺以水彩画法,淡墨与色彩相交溶,风格明快、温馨、清新、活泼,极富创造性。
④花鸟画以勾勒、点虱,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画突出。
(3)吴昌硕
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其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①用墨浓淡干湿,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②色彩上喜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尤善用西洋红。对比中生意盎然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大写意绘画传统。③构图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
12.试论《石涛话语录》中所说的“无法乃为至法”这句话。
【答案】《苦瓜和尚话语录》是由中国画“黄山派”的创始人石涛所著的清代绘画理论著作,在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占有重要地位。在《话语录》的第三章中,石涛说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1)来源
这里,石涛阐述了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传与禅法时所说的法。即佛之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五灯会元》)
(2)涵义
“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涵义: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是没有一定的法度的,并非是他们真的没有法度,而是从不拘泥于古人、今人乃至画家本人的既成之法,且重视主观情感的表现和自身的特点出发,这才是最高的法度。
(3)理解
①“有法必有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