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大学商学院812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指挥
【答案】指挥是指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全面了解企业职工的情况及职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管理人员应与下属人员经常交往并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应立即解雇。对组织结构也应经常加以审议,依据管理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改组。
2. 持续性计划
【答案】持续性计划是指持续执行的计划,提供了对重复进行的活动的持续指导,包括政策、规则和程序等。持续性计划是一种灾难恢复计划,以文件的形式说明某个机构如何应对可能的灾难。该计划应包括需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将灾难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并使该组织能够持续发展,或迅速地恢复关键任务的执行能力。
3. 制造资源计划
【答案】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 )是指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起来的系统。MRPI 工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在企业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考虑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最小的库存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对生产成本的加以管理。实现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2)MRP-II 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闭环MRP 的基础上,集成财务管理功能。
(3)需求量、提前期与加工能力是MRP-II 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而在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的情况下,MRP-II 对需求与能力的变更,特别是计划期内的变动适应性差,需要较大的库存量来吸收需求与能力的波动。
4.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5. 管理幅度
【答案】(1)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确定管理幅度的方法主要有格拉丘纳斯的上下级关系理论和变量依据法两种。
(2)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
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则管理宽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则管理宽度可加大;
④授权。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宽度。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宽度;
⑤计划。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宽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二、简答题
6. 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工作情境如何决定领导风格的有效性?
【答案】费德勒的权变模型(Fiedler contingency model )是指,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1)费德勒领导模型的基本假设
①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②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总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③该理论的关键在于首先界定领导风格以及不同的情境类型,然后建立领导风格与情境的恰当组合。
④测量力一法:最难共事者问卷,为了测量领导者的风格而设计的一种问卷。
(2)下作情境决定领导风格有效性的方式
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
①领导者一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②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
③职位权力。领导者拥有权力变量的影响程度。
三项变量汇总得到八种可能的情境,每个领导者可以找到自己所在的情境(图1)。其中,I , II 和III 类情境对领导者非常有利; IV , V 和讥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者有利; 珊和VIQ 情境对领导者十分不利。
图 费德勒模型的发现
好,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在中问情境下效果更好。 根据研究,费德勒认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效果更
根据费德勒模型,提高领导者有效性的途径只有两条:第一种,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 第二种,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任务或提高/降低领导者可控制的权力(如加薪、晋职和处分活动)来实现。
7. 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决策的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处在其责任范围内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实际状况与所预期状况的差异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管理者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并仔细地解释它,能够提高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2)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
(3)拟定方案
在机会或问题被正确识别以后,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拟定方案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管理者需要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头脑风暴法、名义组织技术和德尔菲技术等可以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方案。
(4)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管理者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预期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