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4考古学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郑州商城
【答案】郑州商城是指商代中期都城遗址。遗址位于郑州市区,平面呈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周长7公里。墙基最宽处达32米,地面上残留最高约5米左右。在城门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有数十座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贵族居住的宫殿区。郑州商城内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最珍贵者如玉戈、玉铲、玉璋、玛瑙等玉器,反映了制玉工艺相当高的水平。在宫殿区附近,还发现了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在城外有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其中手工作坊包括铸铜、制陶、制骨等。这座城邑始建于商代早期,沿用时间较长,应是商王国的首都或别都。
2. 周公旦
【答案】周公旦,又称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
,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他辅佐武王消灭周朝; 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元圣”
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周公摄政,武庚联合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叛乱。周公率大军东征,三年后平叛,使周朝的统治扩展至东方沿海地区,黄河流域尽入周朝统治范围,周王朝灭商的事业至此最终完成。此后,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巩固东方。周公还制礼作乐,进行分封,治理国家。周公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3. 《甘石星经》
【答案】《甘石星经》是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在长期观侧天象的基础上所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德著有《天文星占》8卷,石申著有《天文》8卷,约至西汉后两书皆被尊
,后人合称其为《甘石星经》称为《星经》。这部著作约在6世纪后佚失,散见于《史记》、《汉书》、
《晋书》、《隋书》等史书中。
4. 名家
【答案】名家是指春秋战国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学派。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春秋战国,由于社会的大变革,“名实相怨”的情形十分严重,以致许多学派都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自己的观点来校正每件事物的名和实,以调整其矛盾。至战
,既强调对立物间国发展为专门的学派,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学说的要义是“合同异”
的同一,又强调同一体内部的对立。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他只看到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绝对化,否认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其实就倒向了诡辩论,所以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盾观念。
5. 话本
【答案】话本是指宋、元时代说话艺人讲说故事所用的底本。兴起于宋代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更趋繁荣,城市居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众多的官吏和士兵,还聚集着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为适应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即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话本经过流传加工,便演变为“话本小说”,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
6. 二帝四王之乱
【答案】二帝四王之乱是指唐德宗建中三年十一月至贞元二年四月,李希烈、朱韬、田悦、王武後、李纳、朱低等发动的叛乱。藩镇之乱平息后,为分散成德镇的势力,唐德宗以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後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以德、棣二州隶朱滔,令朱还范阳镇。朱滔、王武後因封赏不合己意,怨恨朝廷,魏博节度使田悦乘机派人以燕、赵、魏相依相存之势游说朱滔、王武後,于是形成三镇连兵反唐,推朱滔为盟主,又联络淄青镇李纳。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後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接受朱滔等的劝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其后建中四年十一月,朱韬之兄朱低在长安称帝,
国号秦,史称“二帝四王”。贞元元年朱滔病死,贞元二年李希烈被部将毒死,二帝四王之乱平息。
7. 侨置郡县
【答案】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这类郡县被称侨置郡县。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南方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人土郡县。
8. 《黄帝内经》
【答案】《黄帝内经》是指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经典著作。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而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全书共十八篇,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各九篇,《素问》主要论述脉理和病因,《灵枢》主要论述经络和针刺。全书记载了我国两千数百年前的有关人体解剖的知识和血液循环的概念,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这对世界古代医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9. 宋明理学
【答案】宋明理学是指宋明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称“理学”。宋明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又吸收了佛、道的某些思想观点,探讨“性命义理”及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所以“理学”又称“道学”。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时期繁荣发展,经金元至明末清初衰落。北宋时,汉唐注疏之学没落,义理之学逐渐兴起,转而探讨有关宇宙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构成的原理,形成了宋代新儒学,理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北宋时期的胡瑗、孙复、石介有理学“三先生”之称。至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基础,即“理”、“气”等基本理学概念的提出和诠释。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形成了系统的理学思想,并使理学在宋理宗后取得官方哲学的地位。与朱熹同时,有陆九渊一派与“程朱”对立。金、元、明时期理学仍是思想的主流,地位进一步巩固,并且到明朝王守仁时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王守仁以“灵明”、“感应”说,使朱、陆关于心、物的分歧得到统一;以“致良知" 说,使朱、陆关于知、行的分歧得到合一。明末清初,实学兴起标志着宋明理学的没落,乾嘉考据又进一步促使了理学的衰落。
10.《茶经》
【答案】《茶经》是指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由中国
,约成书于780年。全书分3卷10节,7000多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字。该书主要论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之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二、简答题
11.简述清朝的闭关政策。
【答案】(1)在明代,由于“倭患”的缘故,明朝曾经长期实行海禁。但在消灭东南“倭寇”后,开放海禁。清政府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所谓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的严格限制上。
(2)顺治时,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在郑成功、张煌言等领导下进行了抗清的斗争。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清朝政府施行海禁,严禁人民下海。清前期自统一台湾后逐渐放宽海禁,清朝开关以后,对外贸易悉照明朝旧制。闽粤各关皆设正副监督各一人,相当于以前的市舶使,来船经监督盘验许可后,才能进行贸易。
(3)针对西方殖民势力的非分之举,在开展外贸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严格限制措施。除限定
在广州一地通商外,还对进出口货物加以限制。军火、大米、绸缎、书籍等也都在禁止出口之列。
(4)实行行商制度。与此相应,对中国出海贸易的商船也有诸多限制。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受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的限制。害怕引发沿海人民反清斗争也是实行闭关政策的一个因素。此外实行闭关政策确实延缓了西方殖民势力侵占中国的进程,但也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视野的发展,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闭关政策还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最终,闭关政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