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34教育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现代化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2.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3. 全面质量管理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 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 ④尽量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重视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按客观规律办事。

4. 资源

【答案】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比较,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的特点。

5.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6.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 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 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 (7)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二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7.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8.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价值”等,是指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金与教育产出的成果的比较。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二、简答题

9.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贡献。

【答案】霍桑实验是指在19世纪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萧条时期,泰勒的科学管理带给工人的是压抑、苦闷和反抗的背景下,从1924年开始,美国科学界组织一批专家到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有关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1924~1927年是第一阶段,1927~1932年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研究物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的。第二阶段是从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入手的。

霍桑实验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梅奥在实验基础上撰写的《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他反对以往管理理论中把工人当作工具人(机械人)或经济人的说法。他强调人是社会人。

(2)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又不要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4)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这会伤害人的感情。增加了个人与管理者的隔阂。

霍桑试验回应了泰勒的科学管埋给上人们带来的压抑、苦闷和反抗,推翻了科学管理学抓所谓用金钱和严格分工制度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梦想,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强调了对工人的尊重与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试验大大推动了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研究,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0.你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的职业吗? 为什么?

【答案】根据学术标准衡量,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之所以说教师是专业性职业,主要原因如下:

(1)教师职业资格的取得有严格的规定,在职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教师在正式上岗之前,一般都必须接受非常系统而长期的师范教育,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在中小学校获得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师范教育,要想成为一名教师,还必须经过专门的考试和资格认定,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一获得从业资格的过程,说明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

(2)教师能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教师主要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化知识的任务。教师通过培养人才来为社会提供服务。教师的这种角色和作用是其他职业所无法替代的。

(3)教师拥有专业白主权。教师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从教,其职业内部有专门的职称来标志专业水平的差异,其职称的评定在职业系统内部完成,不受教师职业之外因素的控制。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具备专业性职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应属于专业性的职业。

11.什么是教育课程? 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案】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

(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