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的生产性
【答案】教育的生产性是教育的一种属性。它主要表现为: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但人要成为生产力,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通过教育。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要改进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的质量。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是衡量劳动者质量的标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生产工具不断更新,生产工艺不断变动。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动并在现代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③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和发展要通过教育。教育不仅传授科学技术知识,而且担负着创造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
2. 班集体
【答案】班集体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共同活动中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在外力(包括学校、教师等)组织下建立班级,确定目标; ②建立学生组织领导核心; ③形成集体规范和舆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果发生作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力量与手段。一个真正的班集体,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集体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
3.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答案】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所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人们在表明教育的本质属性时,基本上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述其内涵的:一是从教育者培养人的过程来谈,如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训练人的过程; _是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谈,如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总之,对教育的普遍的本质的概括,都是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活动的统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过程。
4. 德育过程
【答案】德育过程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卞体的选择、吸收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和促进他们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5. 教师职业道德
【答案】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密切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是一定社会的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职业道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既受一般社会道德以至社会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所制约,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 ②既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有较大的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应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和互相尊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具有宽广的文化修养。
6. 形成性评价
【答案】形成性评价指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亦称“过程评价”或“学习中评定”。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教学的结果及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评价时应努力搜集各种有用的证据,寻求减弱伴随评价产生的消极情感的各种方法。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为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单元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和以学期、学年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可分段进行,指出每一部分或每一步有必要改进的地方,以避免在实施中再出现类似问题,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7. 发展关键期
【答案】发展关键期又称发展最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量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它是由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发展关键期的特点是:在这个时期,人对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速度最快,如果在此时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如果错过发展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8. 学校教育
【答案】学校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
为: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含有目的、内容、制度、力法等力-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简答题
9. 现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趋势? 在这种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从古代教育发展而来; 另一方面是指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呈现出的一些趋势,是现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现代教育更倾向于为现代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服务。现代教育是现代化生产的产物,为现
代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为其服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②现代教育倾向于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完整的、先进的终身教育思想逐步代替了一次性的传统学校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主导教育思想,从而促使现代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③现代教育正朝着未来理想教育的方向发展。理想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己经成为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总之,现代教育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现代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2)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变化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使人的地位和价值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人的主体地位更被关注,强调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服务,从而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10.我国新时期发生的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有何意义?
【答案】教学过程论争的意义:
(1)有助于教学理论的深入。在我国新时期教学过程性质论战的过程中,就性质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讨论与争辩,有助于引导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将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进步与深入。
(2)有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争辩,有助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以及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等。而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势必对教学改革起到促进和加速的作用,有助于科学、有效教学改革的开展。
(3)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教学过程性质的论争,最终得出了关于教学过程性质的科学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论,诸如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等。这些都将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