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5微观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交易成本
【答案】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达成交易所需的成本。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都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遵照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经典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即市场交易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交易成本为零。但科斯等经济学家认为,现实中的市场交易是有交易成本的,并且有时甚至高到使合约无法达成。
2. 局部均衡
【答案】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局部均衡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即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如在研究某产品市场的均衡时,就可假设其他各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不变,而只考虑该产品的价格和销售量如何由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以达到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对很多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下,不但可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而且可使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特别是当把所研究的变量限于两个经济因素时,可以借助数、表、图进行综合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研究一些综合性问题时,局部均衡分析是不够的,必须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小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 (q ),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 (q )/dq<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或者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儿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4. 吉芬商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并将像土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一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5. 一级价格歧视
【答案】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对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逐个确定产品卖价,即消费者实际支出总额等于其意愿支出的总额,其生产的产量等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量,但消费者剩余完全被剥夺,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需要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6. 以牙还牙策略
【答案】以牙还牙策略的内容是:所有的成员一开始是合作的。对于每一个成员来说,只要其他成员是合作的,则他就把合作继续下去。但只要有一个成员一旦背弃合作协议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则其他成员便会采取“以牙还牙”的惩罚和报复策略,即其他成员都采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并将这种不合作的策略在重复博弈中一直进行下去,以示对首先破坏协议者的惩罚和报复。
博弈论分析中,寡头厂商的合作是不稳定的,易陷入“囚徒困境”。在具有“以牙还牙”策略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所有的寡头厂商则都会遵守协议,采取合作的策略。
二、简答题
7. 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商品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
(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1)如果X 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由于实际生活中,各个部门、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X 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按一
般均衡分析,X 商品的价格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供给量将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对生产X 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 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和数量的增加。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 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 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 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X 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着要素的价格下降和需求数量的减少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 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8. 经济学家眼中的一个企业利润与会计师核算出来的该企业的会计利润有何不同?
【答案】经济学家眼中的企业利润是经济利润,即总收益扣除机会成本后得到的利润。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经济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成本不同,它不只包含了生产中直接支付的生产费用,而且把生产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花费的隐性成本也包括在内。
会计师所核算的会计利润是指总收益除去会计成本后的利润。会计成本又称为显性成本,就是在生产中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由上述定义就可以看出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经济利润包含了隐性成本,而会计利润则不包含。经济学之所以强调经济利润,是因为经济利润与机会成本有关。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经济主体把每种生产要素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用途上,即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否则,所损失的潜在利益将超过所取得的现实收益,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够合理,将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而会计师只从企业本身取得的收益出发,并不考虑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9. 说明纳什均衡与纳什定理的基本概念。
【答案】(1)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任何一个博弈者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所以,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2)纳什定理的含义是:对于任何一个个人参与的非合作博弈(零和或非零和博弈),如果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策略,那么一定存在至少一个纳什均衡解。
10.简要说明为什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
【答案】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并不等于交换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事实上,交换和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