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868语言学概论(汉院)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
【答案】(1)构形语素
构形语素指的是指在构词中只负责起改变词的形态,不改变词的意义,也不生成新的词的构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派生词缀称为构词语素,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也可以和词缀一起构成词。派生词缀豁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work 是个动词,表“工作”义,而加了派生词缀-er 后的worker 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2)构词语素构词语素指的是在构词中生成新词的构词语素。把屈折词缀称为变词(构形)语素。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比如英语的book 加上-s 以后成为books ,walk 加上-s 、-ing 、-ed 之后而成为walks 、walking 、walked ,复数s 不仅与单个名词有关,还决定句子中与它搭配的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是句法范畴的表征。加了屈折后缀之后,名词仍然是名词,动词仍然是动词。因此加了屈折后缀的词形都被看作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构词语素和构形语素都是语素的组成部分,是两种有关联的语素类型。
2.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分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只个词的读音是
位有前后差别的。在汉语普通话中
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3. 社会方言
【答案】社会方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由于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形成具有各自独特语言特征的言语社团,社会方言就是指这些言语社团使用的内部语言。社会方言的特点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但比较突出的是用词上的不同。社会方言及其风格变体是全民语言的变体。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
4.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答案】(1)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是与词汇意义相对的,指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语法意义可以包括结构意义和功能意义两种,结构意义反映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功能意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 表述意义反映语法形式与所指事物现象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又可分称述意义和情态意义两种。
(2)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语法范畴是各种语法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广义语法范畴,从语法形式上看,包括所有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从语法意义上看,包括所有结构意义、功能意义和表述意义。狭义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形态变化表示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又称形态语法范畴或形态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和级。
二、简答题
5. 斯人林怎样论述世界共同语的形成?
【答案】(1)“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世界帝国主义将不复存在,剥削阶级将被推翻,对民族和殖民地的压迫将被消灭,民族的孤立和互不信任将被民族的互相信任和接近所代替,民族权利底平等将被实现,压制和同化语言的政策将被取消,各民族间的合作将被建立,而各民族底语言将有在合作方式下互相丰富起来的可能”。
(2)“在这些条件下……是好几百种民族语言一一这些语言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长期合作便首先分出最丰富的单一的区域性的语言,然后区域性的语言才溶合为一个共同的国际语言,这种语言当然既不会是德语,也不会是俄语,更不会是英语,而是吸取了各民族语言和各区域语言底精华的新语言”。
6. 请举出“美”“低”“下”“关”等多义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各一个。
【答案】“美”的同义词是“漂亮”,反义词是“丑”。
“低”的同义词是“矮”,反义词是“高”。
“下”的同义词是“结束’”反义词是“上”。
“关”的同义词是“封锁”,反义词是“开”。
7. 什么是语法范畴?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几种?
【答案】(1)含义:把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便成为语法范畴。
(2)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数、性、格、体、时、人称、式等。
①“数”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量的特征。
②“性”是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性属。
③“格”表示名词、代词与句子中其它词的关系。
④“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它是动词所有的语法范畴。
⑤“时”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的时刻的关系。
⑥“人称”表示谈话时所说到的到底是说话者、听话者还是其它的人或物。
⑦“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舆现实的主观态度。
8. 字与词的关系怎样?
【答案】文字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从记录的音节数目来看,它既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也可能有几个音节。如英吉利文字中的"bicycle" ,字形——"bicycle" ,字音—
[baisikl],字义——“自行车”,记录三个音节。而我国的汉字则是另一种情况,一个字原则上只记录一个音节,而汉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复音节的,所以一个汉字可能记录一个词(如“红”“笑”“树”),也可能只记录一个词素(如“捍”“溉”“铿”);此外,还有少数的字并未记录完整的语言成分,要几个字合起来才能记录一个词或词素(如“首藉”)中的“首”“藉”、“孑”中的“孑”“”、“卡宾枪”中的“卡”“宾”。
9. 新词的产生主要有哪些方式? 请举例说明。
【答案】新词的产生主要是通过下列方式来实现:
(1)利用原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像汉语的“火车”“解放”“公社”“上游”,“阵营”“干劲”“跃进”等都是在原有的构词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利用原有的构词材料构造新词是一般语言词汇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
(2)从外语“借”来新词。这类词称作外来词,又称借词。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外来词指音义都来自外语的词,其中包括音义的完全借用,也就是词的意义和声音形式都是来白外语的词的。词的借用是语言中词汇得以日益丰富、充实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3)从方言和某种行业或科学技术部门的特殊用语中借用。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搞”“打牙祭”“垮”从西南方言中借来; “后台”“角色”“开场白”等本来是戏剧界的特殊用语。这些用语现在己逐渐为一般人所运用。
(4)从古语词汇中借用。古语中有些词在语言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沿用下来,只保留在古文献裹,后来由于交际的需要,它又被人们采用,有了新的意义,从而被改造为现代语言词汇中的词。
(5)此外,词义的分化也可以构成新词,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多义词分化为同音词。
10.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主要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法中的构词法是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构词法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重要手段。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附加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