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康复医学科题库>心血管内科题库

问题:

[单选] 属于Ⅰ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 . 奎尼丁
B . 利多卡因
C . 普罗帕酮
D . 胺碘酮
E . 维拉帕米

女性,46岁,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热(39℃),两日来精神淡漠,体检:皮肤巩膜黄染,P120次/分,Bp11.6/8.OkPa(89/60mmHg),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WBC30×109/L,N92%,最合适的诊断为() 肝外胆管结石合并感染。 肝内肝管结石。 胆道蛔虫病。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女性,62岁,曾被诊断为“轻型”糖尿病,用饮食管理即能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近10天因口齿不清,在外院诊断为“脑血管意外”,昏迷2天后转入本院治疗。转入病房后经上述检查,CT发现为广泛性脑腔隙性梗死,血糖30mmol/L,血钠165mmol/L,尿酮(+),患者昏迷的原因应为() A.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广泛性脑腔隙性梗死。 脑血栓形成。 维生素A缺乏症最早出现的表现是() 眼干燥,夜盲。 皮肤干燥。 毛囊角化性丘疹。 脱发。 维生素A缺乏症的皮损好发于() 暴露部位。 四肢远端。 四肢伸侧。 四肢屈侧。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于() 冠心病。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脑血栓。 属于Ⅰ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Ⅰ(奎尼丁、普鲁卡因胺)、Ⅰ(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转复房颤。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用。Ⅰ类药物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