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宋代书院发展中,在学术争辩和讨论中创立了( )制度。
A. 讲会
B. 会盟
C. 会讲
D. 研讨
【答案】A
2. 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
,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
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医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 我国古代学校的萌芽是( )
A. 庠序之学
B. 国学
C. 乡学
D. 大学
【答案】A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早期改良派所提出来的措施? ( )
A. 提倡教育平等
B. 改革科举制度
C. 建立近代学制
D. 倡导女子教育
【答案】A
5.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老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克服绝望感。
6.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什么特点? ( )
A. 严格的等级性
B. 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 教育目标明确
D. 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B
7. 氏族公社末期,( )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
A. 礼乐之教
B. 军事教育
C. 劳动教育
D. 宗教教育
【答案】B
8.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的考查。处于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也就是说,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最突出的地方,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业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心。
9. 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予创立了( )
A. 葛雷制
B. 昆西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设计教学法
【答案】D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设计的一种教学法,是进步教育的实验之一,其特点是取消分科教学,取消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设计的学习单元。设计教学法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到20世纪30年代,对英语国家的学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在西欧和苏联被采用,对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国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教育家沃特以推行了“葛宙制”; 帕克赫斯特是道尔顿制的创始人;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帕克的教育改革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昆西制度”著称。
1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儿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 儿童之家
B. 青年之家
C. 国民教育之家
D. 劳作教育之家
【答案】D
【解析】《雷佩尔提方案》是由受到卢梭教育思想影响的雷佩尔提主张颁布的,他重视初等教育,注重革命思想的灌输、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劳动技能的获得。
11.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什么政策? ( )
A. 不抵抗政策
B. 放弃政策
C. 取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