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1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阐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答案】(1)新闻与舆论的含义

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②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①新闻与舆论的区别

a.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b.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c.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②新闻与舆论的联系

a. 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

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b. 新闻反映并代表舆论。

第一,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第二,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第三,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c. 新闻引发舆论。

第一,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一一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第二,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d. 新闻引导舆论。

第一,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己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

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第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

2. “容器人”对认识网络危害的启示。

【答案】(1)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提出了“容器人”的概念。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口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 “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2)“容器人“的存在说明网络可能会使网民沉溺于互联网而不能自拔,产生媒介依存症,现代社会诸多宅男、宅女的存在就是当代容器人现象的衍生体。这就要求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培养网民正确上网; 另一方面,注意净化网络信息。

3. 什么是传播制度? 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传播制度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和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

媒介控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服务的实现。

②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政党、团体、组织)和经济势力为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也往往利用各种方式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③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在许多方面对受众的社会权益产生影响,因而广大受众对媒介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

④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包括制定媒介编辑和报道方针以服务于媒介的政治立场,对传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进行自律等方面。

(3)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①所有制度下的媒介都将受到应有的控制,“维护新闻出版自由”已经成为神话,政府在对待媒介的问题上争取相对慎重的态度,即用隐蔽的和间接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

②许多媒介机构本身就是以赢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企业,广告通常是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利润之源。自然而然地,广告商(相当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权力的运作者)的要求就会对媒介的内容、方针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广告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期望中的媒介自由,它反而成了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当越来越多的媒介落入越来越少的财团手里时,传媒的讯息和观点性言论来源就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狭窄,而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自由”的空间也自然大受其伤,媒介控制也便在这不易觉察的伤痛中得以合情合理地实现。

③媒介是按照自己对社会的认知理解,甚至以喜好来选择报道的内容,从而建构一定的社会现实的。对消费者而言,媒介给予的信息是预制的,即传媒对初始信息经过选择、过滤甚至再生成,况且它不会平等对待一个社会现实事件,而是按照自身立场来决定哪些事实应该被选择、被接受、被强调、被解释以及被赋予某种意义。媒介预制的真实与社会本身的客观的真实不仅不可能完全吻合,而且有非常大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有时候很可能是实质性的。媒介正是通过这虚幻的、歪曲现实的“真实”来控制和影响其消费者。

④消费者所接触到的理所当然的是经过无数道工序处理了的预制的信息。任何社会的大众传媒机构都是服务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的利益的,而且这种“服务”是在其直接或间接的操控下完成的,所以大众媒介即使在提供娱乐时,也在教给公众各种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以使接受者能够作为现存社会的一员顺利进入和接受现存的社会制度。

4. 传播学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答案】(1)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由许多因素促成。

①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②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看,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报刊宣传在动员和组织民众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③在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例如,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以及初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等等,都对早期的传播学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传播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也有以下两个直接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