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 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勇敢作战。
c.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a.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b.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日后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a. 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 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原因: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而,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b. 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 《资政新篇》提出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
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第二,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 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 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第三,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教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的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c. 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
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地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
二是政治上,任人唯亲,王权与神权结合,逐渐封建等级制度化。
三是文化上,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先是全部笼统地加以排斥,后来则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
d.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走私,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②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十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答案】(1)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主要是因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己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3. 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答案】(1)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表现:
①较快的发展速度
从“一五”时期(即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公}一划的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1952年到1978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年均增长11.4。谷物和主要工业产品(如钢、煤、石油、电力、水泥、化肥、硫酸、化纤、棉布等)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提前。在这期间,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②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