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908历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宁汉合流
【答案】1927年9月,武汉国民党政府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合组,由于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反共,消除了与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的分歧,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统一完成。
2. 东南互保
【答案】东南互保是清末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东南地方督抚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协议。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蓬勃兴起,帝国主义胆战心惊。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保护他们自身在中国的利益,1901年6月26日,与清政府地方督抚刘坤一、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张之洞授权的盛宣怀共同炮制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
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抗。”一方面,“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强化了压制地方的军事力量,限制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开展,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东南互保”解除了列强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全力镇压北方的义和团。另一方面,“东南互保”又具有约束、限制外国兵轮、水手、商人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
3. 清流派
【答案】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4. 学衡派
【答案】学衡派是在1922年出现的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保守主义学派。因在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及胡先舖等人,他们都曾有过赴欧美留学的经历,故以“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标榜,自称其刊物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学衡》杂志的停刊,学衡派也相应解体。
5.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6. 金田起义
【答案】金田起义是1851年由洪秀全领导的一次反抗清军的起义,它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开始。创立“拜上帝会”后的洪秀全和教首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发动群众。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纷纷起来反抗。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在洪秀全认为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他命令各地会众到桂平县金田村集中,按军事编制建立了一支队伍,与清军展开斗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金田宣布起义,洪秀全称天王,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
7. 湘军
【答案】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1853年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
一。曾国藩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以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有严格封建隶属关系,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调整了与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放手使用曾国藩集团,湘军将领拥有了军事大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也从此开始落入汉族重臣之手,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8. 中国远征军
【答案】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滇緬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为保卫緬甸,中英两国于1941年结成军事同盟。1942年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緬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因战局失利而开始撤退,撤退途中伤亡甚重,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时仅剩4万人。从1942年3月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中国远征军转战1500余公里,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等胜利。后来,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9. 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
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10.四一二政变
【答案】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共政变。1927年4月12日凌晨,由白崇禧坐镇上海指挥,杨虎、陈群等具体配合,首先出动帮会流氓,冒充工人. 袭击了闸北、南市、沪西等地的工人纠察队。军警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强行收缴“双方”枪械,打死打伤工人300余人,并强占上海总工会。次日,工人罢工抗议暴行,其中6万多人前往驻军司令部请愿,行至宝山路时,竞遭周凤岐军的机枪扫射,死100多人。14日,上海军警开始全面“清党”,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捕,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被查封。18日,蒋介石通电拥护“清党”,建立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形成宁汉对峙。
二、论述题
11,同盟会领导和影响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呈现出什么特点?可以看出革命派存在的弱点是什么? .
【答案】(1)主要特点
①选择在距离清政府的统治中心遥远,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国南部地区发动起义,这些地区有漫长的海岸线或国防线,便于运输饷械和人员。
②这些起义没有在群众中做深入的发动和组织工作,主要是依靠会党或新军。
③这些起义都幻想短时间内夺取胜利,企图占领个别城市。
(2)存在的弱点
①从起义地点来看,只注意到东南沿海尤其是两广地区,却忽视了北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能给清政府造成更大威胁的,同时还忽视了同日益高涨的群众斗争结合起来。
②从斗争策略来看,忽视发动和依靠群众,主要依靠会党或新军,热衷于少数人的军事冒险。
③从组织领导上看,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大多缺乏周密细致的筹划,举事仓促,此起彼伏,不能造成巨大声势而容易被各个击破。
12.简述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或者可问皖南事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
【答案】(1)历史背景:
①日本为了早日结束侵华战争,实现南进目标,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
②同盟军与轴心国两方面的力量都想拉拢蒋介石,从国际形势上抬高了蒋介石集团的地位。
③蒋介石对打击共产党的势力一直没有死心,想趁国际形势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发动反共高潮。
(2)经过:
①1940年7月,国民党提出了一个取消陕甘宁边区,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及作战区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