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82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经济
【答案】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对象是股票、债券、外汇、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期货、期权等各种金融下具与组合工具。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但又自成市场体系。其本质是虚拟资本以增殖为目的进行独立化运作的权益交易。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货币信用化。第二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第三是资产证券化。第四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各种金融衍生品。
2. 实体经济
【答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是指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经济系统,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夕相关内容。
3. 货币乘数
【答案】货币乘数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和(亦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倍数。
如果是活期存款,将通过活期存款派生机制创造货币,公式为和。如果在存款创造机制中还存在现金流出,即贷款并不完全转化为存款,那么货币创造乘数为:,其中r c 为现金一存款比率。
此时,仅把活期存款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如果把活期存款和通货都考虑为货币供给量,即M=CM +D,同时,引入基础货币H (银行准备金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此时的货币创造公式如下:
4. 价值量
【答案】价值量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由于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则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便越少,从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越少,则生产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便越大。
5. 利润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利润是指商品价值扣除生产成本后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来源本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是他所预付的全部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带来的。在数量上,利润表现为商品销售收入超过其成本的余额。利润概念掩盖了其真实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 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
【答案】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竟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市场体系是在市场交换关系中所包含的有不同交换内容和交换主体的各种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结成的市场总体,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规范性等特点。按市场客体结构,市场可分为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机制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点是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及产权市场等。
二、简答题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 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处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把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切实的措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是因为: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社会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一定的精神文明是以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石出的。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着眼于提高以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标志的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国力。而强大的国力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从而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建立强大的国防奠定可靠的坚实基础。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我国现阶段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