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618政治学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统治的强制方式

【答案】政治统治的强制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强力直接实现统治的方式。政治统治主体凭借自己掌握和控制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采取强力压迫、权利剥夺和分化瓦解等方式,以消除或者减轻其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地位和社会政治秩序的威胁、危害和破坏。强治方式还包含着政治权力主体凭借政治权力的强制力,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统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进行的行为强制,比如限制行为自由、强制劳动等等。强治方式是政治统治本质的直接体现,也是政治权力的直接运用。对于政治统治的建立、维护、巩固和实施来说,强治方式的效用更多地体现在弱化对于政治统治主体力量、地位和统治秩序的危害力量方面。

2. 公民文化

【答案】公民文化既不是传统的文化,也不是纯理性的现代工业文化,而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全融合的文化。它是“以沟通和说服为基础的多元主义文化,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文化,是允许变革但要渐进性变革的文化”。

3. 司法独立

【答案】“司法独立”是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所谓司法独立,根据资产阶级国家宪法和法律以及学者的解释,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司法权由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干涉,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活动只服从宪法和法律。二是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也不受另一法院的干涉,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也不能在其进行具体审判时进行干涉,而只能在其判决作出后,依上诉程序变更其判决。三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坚持独立,不受各方意见包括检察官起诉的影响,法官按“自由心证”的原则办案,也就是说法官凭自己的“良心”审理案件、行使权力。

4. 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

【答案】(1)政治投票是公民个人在竞争性政策之间,或政治和公共职位候选人之间,或其他有争议的政治问题面前表达其政治偏好或政治态度的一种政治行为方式; 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选举、罢免、复决等各领域表达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方式。它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作用。

(2)政治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政治职务或者公共职务的政治行为。选举活动除了投票行为外,还包括政治

捐助、组织选民、政治宣传及其他影响选举过程或结果的活动。政治选举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之分。直接选举由选民按选区直接投票产生公职人员,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代表,再由当选代表来投票选举。

5.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简述题

6. 论述政治发展的实质及其特点。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对政治发展的实质有深刻的认识,主要包括:

①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指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这种变革与调整之所以称为政治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它导致了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虽然其问不可避免地存在曲折、停顿甚至暂时的倒退,但是在全局上、总体上促进和推动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即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与趋势。因此,政治发展就总体而言,是自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政治形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

②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从本质上讲,政治发展作为总体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结合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来认识,归根到底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来认识。将生产力一式看作是决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首先基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人们为了“创造历史”,为了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作为生存的保障。因此,物质生产方式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它构成了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③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宏观意义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形态总体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就像社会形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根本质变一样,政治发展从实质上说也首先是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④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质变过程,它构成了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正如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样。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 政治结构的合理化。

b 政治功能的完善化。

c 政治变革的自主化。

(2)政治发展的特点:

①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特定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体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

矛盾的运动。

②政治发展的主导者是代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

③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从低级政治走向高级政治、从政治的必然王国走向政治的自由王国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过程,是各种社会政治形态面临的共同问题和任务。

7. 如何评价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评价政体的标准?

【答案】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在政体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激烈。因此,许多近代思想家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更加注意对政体问题的研究,并深入地探讨了政体的划分标准。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布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来区分政体;

(2)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则以立法权行使者的多寡区分了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君主政体;

(3)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鸡是近代对政体问题做过最深入研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根据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他们对待法律的态度。

他们提出的分类标准,总的说来只是继承和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基本分类原则是一致的,理论上共同的根本缺陷就在于不是在区分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分类,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区别。

8. 简述政治权力的类型。

【答案】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的类型有:

(1)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划分

依照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主体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政治权力、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2)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

①社会公共权力

a. 普遍性。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

b. 至上性。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不允许同样范围和层次上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②执政党权力

特定阶级或者阶层的政治组织的政治权力,其形成的基础是特定阶级和阶层的共同利益。

(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层级划分

①中央权力。特定政治权力主体内部最高层次上的权力,是同一政治权力中的核心部分。

②地方权力。特定政治权力主体体系内部次级层次的的权力,是按照政治地域的划分而形成的权力。

③上级权力和下级权力。在相互对应关系中形成的,一般说来上级权力层次高于下级权力,作用范围大于下级权力并处于对下级权力的统率和领导地位上,而下级权力则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