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78新闻理论与实务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4

  摘要

一、解释概念

1.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2. 舆论的要素

【答案】舆论的要素,是指舆论的主体、客体及舆论的形态。具体而言,舆论的要素包含以下内容:①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问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②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 ③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

3. 信息

【答案】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控制论认为,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系统论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变化、联系、差异的产物。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信息,是指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它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这种创造物是人大脑收集、加工、处理的结果,它可以是内储形态的人的精神创造物,也可以是外化形态的人的精神创造物。具体而言,它既包括人内向自我传播所用的材料,也包括外化出来的、用符号形态流通的消息、新闻、文献、资料、数据等。

4. 贴近实际

【答案】贴近实际,是指我国新闻事业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二、简答题

5. 简述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规定。

【答案】(1)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确立

①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