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4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比较布丹和格老秀斯的主权论?
【答案】(1)布丹和格老秀斯的主权论的内容
①布丹认为一个国家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主权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主权应包括立法权、任命官吏权等九项内容。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他又提出主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与另一方签订的契约的限制。
②格老秀斯从国际法角度考虑主权问题,主权就是不受另一个权力支配的权力,他拥护君主主权,排斥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不能任意改变政府形式,主权是主权者的一种私权,反对所谓一切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利的理论。
(2)布丹和格老秀斯的主权论的比较
布丹只是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出发,提出主权最高、永久、不可分割等性质,格老秀斯这种关十主权国家对外独立的性质,把主权的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种特殊性交错在一起,是对布丹主权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2. 奥古斯丁国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案】(1)奥古斯丁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事恐惧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他阐述国家的价值在于树立一个至上的绝对的伦理标准,用宗教方式奠定道德对政治活动的意义,但是具有国家的不完善性与功能的局限性。 ①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 ②认为国家职能在于负责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免受攻击的安全和有秩序的社会交往等。世俗国家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
③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
④力图使教会从国家的控制下获得独立,免受世俗权威的支配。他还要求世俗政府为教会的神圣使命服务,如维持秩序、镇压异端等。
(2)奥古斯丁国家观的特点:
将其分为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他用基督教伦理来解释国家的起源,由于奥古斯丁在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3. 柏拉图为什么要哲学王治理国家?
【答案】柏拉图主张哲学王治理国家的原因:
(1)一方面,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根据分工原则,国家分为三个阶层即统治阶层、武士阶层和平民阶层,最高等级统治者由哲学家担任,另一力一面,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只有哲学家才能改造人的品性。
(2)必然性。只有哲学王才达到了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只有哲学王真正掌握了治国这一专门知识,依据专业分工原则,只有哲学王才有资格执政。
(3)可行性。哲学王可通过建立维护社会分工制度,对公民教育实现对城邦的改造和治理。 哲学王执政实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组合。
4. 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答案】(1)在两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形成干公元前8~前6世纪的古希腊,其最异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面积有限的农村。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作出决定。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3)古希腊社会特殊的城邦制度形成了古希腊以思考城邦政治问题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的,古希腊城邦制度推动了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5. 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演变?
【答案】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演变经历了如下阶段:
(1)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朦胧的思想,即自然的法与由人所制定的法之间的对立。
(2)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逻各斯”,是指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3)自然法思想产生
有的智者将自然与法律习俗对立起来,力图建立符合自然的新的法律习俗,将自然置于法律和习俗之上。
(4)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理论
自然法是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
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自然法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
(5)自然法思想进一步发展
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正确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人类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
6. 阿奎那神学政治观的基本特征? 这种特征在其国家理论中有何具体表现?
【答案】(1)阿奎那神学政治观基本特征:
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阿奎那神学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2)阿奎那神学政治观具体表现
①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关于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阿奎那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并在这一基础上论证教权高于俗权。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最高要求,因此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世俗统治者服从教会统治者是上帝的安排。
②在坚持教权高于俗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同时,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法的方面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7. 简述米歇尔斯的精英民主思想。
【答案】罗伯特·米歇尔斯在意大利著名学者加埃塔诺·莫斯卡和维·帕累托以及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理论的影响下,提出后来成为政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经典性分析原理——“寡头统治铁律”,这也构成了他的精英民主思想的核心部分。具体阐述如下:
“寡头统治铁律”的内容是不论开始如何民主,人类组织都将向寡头制转变,“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寡头统治。”米歇尔斯是在审视自己的政党之后得出这个结论的。
他认为不管民主意图怎样,社会民主党都己明显划分为领导阶级和被领导阶级,而且在本质上根本就不很民主。因为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社会民主党不得不进行有效的组织,他们的政治对手是强有力的保守力量。而组织就意味着领导。一旦这些领导者占据党的高层位置,他们就乐于把自己的角色看作是永久性的,要把自己锁定在权力上。大多数普通党员认可这种地位并服从领导,而且不想取代他们。因而,领导层成了寡头,只由少数人统治。
8. 马丁路德的新教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答案】(1)主要内容
①教皇并未掌握进入天堂的钥匙,教徒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解释《圣经》。简称为“因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