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岩土工程专业案例题库>地震工程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冲积平原上,地下水位为3.0m,地表至5m为黏性土,可塑状态,地下水位以上容重为19kN/m3,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5m以下为砂层,黏粒含量4%,稍密状态,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拟采用桩基础,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8度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回答以下问题:

确定液化判别的深度范围为()。

A . A.10m
B . 15m
C . 20m
D . 25m

下列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期限叙述错误的是()。 A、保险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 B、保险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之日到竣工验收合格之日。 C、提前竣工的,保险责任自行终止。 D、因延长工期的,应当办理保险顺延手续。 患者,男性,45岁,右手麻痛1年,有时夜间因麻痛而醒,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查体,右大鱼际肌轻度萎缩,肌力4级,右手桡侧三指半皮肤刺痛觉减退,腕部Tinel征阳性,临床诊断是右腕管综合征。患者做右上肢针极肌电图检查,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小指展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拇短展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拇长屈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旋前圆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桡侧腕屈肌出现正尖纤颤电位及混合相。 压力型手控定量气雾剂(MDI)给药后,药物在下呼吸道和肺泡的沉积率为() 30%。 5%。 20%。 40%。 9%~11%。 下列关于口服固体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粉碎、过筛与混合是保证药物含量均匀度的主要单元操作。 吸收快慢对比:溶液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液循环中。 胃肠道及黏膜吸收速度和程度对药物疗效影响很大。 颗粒剂和散剂都必须加入抑菌剂。 不属于汤剂优点的是() A.可根据病情变化在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 B.可按照中药配伍原则,达到增强疗效、缓和药性的目的。 C.只适用于人体的慢性病。 D.汤剂一般以水为溶媒,对人体无刺激性及副作用。 E.汤剂溶媒来源广,制备简单易行。

某建筑场地位于冲积平原上,地下水位为3.0m,地表至5m为黏性土,可塑状态,地下水位以上容重为19kN/m3,地下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5m以下为砂层,黏粒含量4%,稍密状态,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下表,拟采用桩基础,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8度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回答以下问题:

确定液化判别的深度范围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