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2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如果失业率既不上升也不下降,那么经济中找到工作的人数必须等于( )

A. 失业者人数

B. 离开或者失去工作的人数

C. 寻找工作的人数

D. 离开的劳动力人数

【答案】B

【解析】由失业率公式可知,为了保证自然失业率不变,必须使离职的人数等于就业的人数。

2. 在IS-LM 模型中,IS 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是( )。

A. 产品市场均衡

B. 货币市场均衡

C. 劳动市场均衡

D. 国际收支均衡

【答案】A

【解析】IS 曲线指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迹。当产品市场实现供求均衡时,有投资等于储蓄,即1=S,因而称为IS 曲线。

3. 乘数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哪个条件下才可发挥? ( )。

A. 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B.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C. 政府支出等于政府税收

D. 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答案】D

【解析】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 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低,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乘数原理成立的条件是:社会存在过剩生产能力;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则乘数的作用会被减弱; 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4. 工人所要求的实际下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所造成的失业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愿性失业

D. 技术性失业

【答案】C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因为产业结构的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失业,其特点是,经济中既有失业的人口也有职位空缺,但是,这些失业的人口不能胜任空缺的职位; 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觉得目前的工资比他预期得要低,或者工人所要求的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 技术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失业,技术的进步造成生产中的技术密集度提高,技术替代工人的劳动,造成劳动者相对过剩所引起的失业。

5. 如果通货膨胀过快,则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 增加税收

B. 减少税收

C. 增加政府支付

D. 增加转移支付

【答案】A

【解析】如果通货膨胀过快,意味着经济增长过热,这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抑制经济过热,也就是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意味着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减少,从而消费和投资支出减少,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经济减速。

二、计算题

6. 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用P 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 曲线的斜率的表达式。

(2)找出k=0.2, h=10; k=0.2h=20; k=0.10,h=10时LM 的斜率的值。

(3)当k 变小时,LM 斜率如何变化;h 增加时,LM 斜率如何变化?

【答案】(1)实际货币供给为: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

整理得LM 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可以看出,LM 曲线的斜率为 D ,实际货币需求为:M =L=ky-hr。 。 。

(2)当k=0.2,h=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0.02:当k=0.2,h=2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0.01:当k=0.1,h=10时,LM 曲线的斜率为0.01。

(3)因为,所以在h 不变时,当k 变小时,LM 曲线的斜率会变小。这

点可以由(2)中的(k=0.2,h=10)到(k=0.10,h=10)的变化引起LM 曲线的斜率变小来印证。

因为`,所以在k 不变时,当h 增大时,LM 曲线的斜率会变小。这点可以从(2)中(k=0.2,h=10)到(k=0.2,h=20)的变化引起LM 曲线的斜率变小来印证。

7. 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需求为

平为1; 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下资为6美元:就朴量为100。试问:

(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从而使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1.1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0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总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

(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答案】(1)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W=6.42,N=102.08。

这就是说,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均衡就业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名义工资从6.00美元上升到6.42美元; 实际工资从6美元下降到5.84美元(=6.42÷1.10)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可得W=6.81,N=101。

这样,均衡就业量就从102单位下降到101单位; 名义工资从6.42美元上升到6.81美元; 实际工资从5.84美元上升到5.92美元(=6.81÷1.15)。

(3)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总产出为1000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均衡就业为100单位。如果现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低于6美元、实际就业超过100单位,则工人都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最终,在长期,实际产出会回到1000美元,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也会分别恢复到100单位和6美元的水平。

(4)只要工人不预期原来的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价格水平的上升就不会立即反映到名义工

,劳动力供给为。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水平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于1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价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