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Cthespiralofsilence )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

该理论认为: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包括个人的孤立恐惧动机和意见气候。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支持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 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引向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 把民意视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沉默的螺旋出现的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

2. 地球村

【答案】地球村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代表性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麦克卢汉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尤其是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感觉上大大缩短,人类在更大范围内重新“部落化”,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跨国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匕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跨文化交流领域,“地球村”已经成了形容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的概念。

3. 单向传播

【答案】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

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4. 受众的极化

【答案】受众的极化是指受众的极端分化,其主要表现为受众分化为忠诚者和不接触媒体的两个极端部分的倾向。此观点由美国学者韦伯斯特(JamesG .Webster )提出。他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后会对其做出是否继续接触的反映,这种反应会在之后的表现中进一步加强。媒介新环境表现出两个特征一一内容与频道的相关性和家庭收视频道的不同组合一一有助于受众极化。反映受众极化的指标有入户率、周累计收视率、周收视时长在累计收视时间中的比重,周均接触时长。

5. 公共领域

【答案】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小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6. 哈钦斯委员会

【答案】哈钦斯委员会即“新闻自由委员会”,是20世纪著名的学术团体。该委员会成立于1944年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领导组成。委员会用两年多的时间,对美国新闻自由现状进行了调查,前后听取了多家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以及多位电影界人士的证词和意见,在1947年发表了第一期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也称哈钦斯报告)。这份报告先明确了大众传播责任的原则,从根本上奠定了社会责任学说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人众传播社会责任思想的问世,也宣告了一个相较于传统自由主义传播理论更成熟的新闻自由观的诞生。

7. 口语传播

【答案】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总之,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8.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是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传播观。该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9. 朗曼模式

【答案】朗曼模式是美国广告学专家肯尼思·朗曼经过长期的研究,创建的一个广告投资模式,朗曼指出,任何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其广告效果只能是在临限(threshold ,不做广告时的销售额)和最大销售额之间的某数值。

10.媒介生态

【答案】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凌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人类语言的主要特征。

【答案】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 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创造力。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 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而且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人类的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的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还小断创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