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教研究所、教育学院61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 内发论

B. 外烁论

C. 成熟论

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A

2.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

A. 大都授

B. 下帷讲学

C. 讲论讲会

D. 转相授受

【答案】C

【解析】书院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才的培养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往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到了明朝中叶之后,随着东林书院《东林会约》的制定,

,,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讲会之风盛行。书院通过“讲会’

交流。

3. 20世纪30年代指导苏联国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教育人民委员会关于国民教育的宣言》

B.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C.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D.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答案】C

【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农业的发展向国民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1931年9月5日,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它纠正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学校教学上的问题,成为20世纪30年代改革普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快了苏联教育的发展。

4. 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 重视军事教育

B. 重视女子教育

C. 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 加强国家对教育

【答案】C

5.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 课程目标

B. 教学目标

C. 教学计划

D. 教学大纲

【答案】D

6.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4类教学模式,共有( )

A.22种

B.23种

C.24种

D.25种

【答案】D

7. 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衡》

D. 《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经典教育语录的熟悉掌握程度。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到出了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为学之序就是上面所说的,学、问、

,是中庸所划分的思、辨、行。这道题的陷阱就在“出自”二字上,这个为学之序是出自《中庸》

学习过程,《大学》主要讲了三纲领八条目。

8. 日本大化革新时期所建立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仿照于中国的( )

A. 汉代教育制度

B. 唐代教育制度

C. 宋代教育制度

D. 元代教育制度

【答案】B

9.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 常规管理

B. 目标管理

C. 平行管理

D. 民主管理

【答案】D

10.教学是( )。

A. 教师教的活动

B. 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D.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C

二、辨析题

11.,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强调不唯师说。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错误。

《劝学》中这段话阐明了持久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有完善的作用,也蕴含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求教的思想,但推导不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唯师说的结论,荀况也并无不唯师说的思想。荀况认为,教师与天、地、君、亲处在并列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治理; 教师是礼义的化身,人的完

,否则就是背叛。善没有比向老师学习更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强调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据此提出尊师,并以是否尊师为国家兴衰的标志。

1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表述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差异如下:

(1)陈述性知识关心“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例如:李老师今天生病了;

,例如:电磁炉的使用说明书。 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只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3)陈述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也很容易遗忘; 程序性知识比较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圆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

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在差异,并不仅仅是名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