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805新闻与传播学实务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体制性失实

【答案】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系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 新闻角度

【答案】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新闻角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或者通过什么突破口去透视、寻找、挖掘、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地、更鲜明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和思想性。

3. 新闻客观性

【答案】新闻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它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新闻媒介信誉的重要因素。它有两层意思:①内容必须真实,即新闻报道所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②表述必须客观,报道者一般不宜直接在新闻中站出来发言,而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即寓情寓理于事实的筛选、内容的编排、版(画)面的处理之中。客观性不是客观主义,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见解,主要通过客观的叙述形式,凭借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

4. 负面新闻

【答案】负面新闻是指人为加工而成的“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者是“负面报道”。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报道的内容是负面的,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另一种是内容本身并不是负面的,但由于记者认识上或操作的不慎,产生事与愿违的消极影响。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

5.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6. 骨干事例

【答案】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7. 以小见大

【答案】以小见大是指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小见大是由新闻的特点决定的。任何新闻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是经过选择的事实的一个“剖面”,一个“片段”。具体到这个“剖面”,还有报道的角度问题。若摆开架势,把角度放得很大,只能蜻蜓点水,不利于主题的深化。而选好一个小角度,像钉子一样,入口小、钻得深,容易把握,并能够写得具体。这个“小’夕,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小故事。

8.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9. 风貌通讯

【答案】又称为“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以采访者旅行见闻的视角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通讯,因此,也有人简称为“记地”的通讯。报纸上常见的诸如“见闻’夕、“巡礼”、“散记’,、“纪行”等都可归属于这类通讯。

10.最佳新闻角度

【答案】最佳新闻角度是指那些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体现事物的本质,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巧妙的新闻报道角度。西方记者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标准有以下几条:①切中要害,最能说明问题的角度; ②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角度; ③读者最易接受的角度; ④读者最关心的角度; ⑤时空距离读者最近的角度; ⑥最有人情味的角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11.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以采集新闻事实、进行新闻报道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新闻领域的专门活动,必须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和基本要求。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要求视野经常遍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要力求持续注视重大事态的发展变化。它卞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取新闻时事。新闻采访可分为个别访问、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12.新闻述评

【答案】评述性消息是指以夫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来揭示其本质意义。评述性消息的任务是既报道新闻,又解释新闻。述评新闻产生于20世纪初,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分成两支:①坚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着新闻事实作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揭示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②以评为主,虽然也记叙一些新闻事实,却往往以新闻事实为例证,侧重于阐述观点、见解。由于这后一种述评以“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近些年人们通常把它归入新闻评论文体,称为“新闻述评”或“述评”。而前一种,由于以报道为主,附带议论,所以仍视为新闻报道文体,称为“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

二、简答题

13.预测性消息的地位如何? 采写预测性消息对记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案】预测性消息是报道尚未发生但却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1)预测性消息的地位

①预测性消息使媒体突破“马后炮”式的思维模式,既重视“现在”,也关注未来,以防患于未然的姿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探索和提供新闻信息,是媒体干预社会生活,影响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

②预测性消息有助于科学决策。上至国家领导机构,下至基层单位,社会各界,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制定某个计划、采取某种行动之前,都有一个决策的问题。科学决策是成功的前提,国家大事尤其如此。

预测,无论是近期、中期,还是远期预测,都可以根据已知事实为决策者事先微缩一个未来世界、未来环境的蓝图,提前标示出暗礁,指出可行的航线,以利决策者倾听关于未来的警告和建议,少走弯路。

③预测性消息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由于经济的、教育的,以及管理上的种种因素,人类容易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近视”是一种顽症,尽管已有不少教训,人们不同程度地仍在重蹈覆辙。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预测性报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2)预测性消息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