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脑膜瘤发病有关的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为()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VonHippl-Lindau病。 结节性硬化。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女,25岁,未婚,闭经溢乳半年,既往体健,影像学及内分泌学检查符合PRL微腺瘤诊断标准,拟行手术治疗,最宜选用() 开颅经额底入路肿瘤切除。 开颅经翼点入路肿瘤切除。 开颅经侧脑室入路肿瘤切除。 经口鼻-蝶入路肿瘤切除。 双额骨瓣、额底入路,肿瘤切除。
脑动脉瘤好发于() 动脉末端。 小动脉分叉处。 Willis环上。 脑皮层表面。 Willis环上大动脉分叉处。
男性,47岁。左侧面部痛并右侧颞肌萎缩14个月。头颅MRI示左侧中后颅窝哑铃形占位病变,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强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诊断考虑为() 听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脑膜瘤。 胶质瘤。 以上都不是。
男性,47岁。头痛发病,病程4个月。入院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和呕吐。查体:意识清,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上、下肢肌力4级,腱反射活跃,病理征(+)。CT检查:右颞顶部低密度灶,其外后方可见一略高密度结节,右侧脑室体受压,中线结构右移。增强示结节均匀强化,整个病灶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可能的诊断是() 星形细胞瘤。 脑膜瘤。 脑脓肿。 脑出血。 脑梗死。
女性,30岁。右侧肢体乏力,伴头痛和语言笨拙6个月。住院检查: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上、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病理征(+)。CT检查可见颅内一低密度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患者术后复查CT肿瘤缩小65%。疗效评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