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 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 . 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 . 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 . 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1933年,蒋光鼐、李济深等国民党将领与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各党派“兄弟阋墙外御其侮”;一二·九运动中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上述信息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 A.国民政府对日态度从妥协退让到坚决抗战。 B.民族危机持续加重促使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反蒋派坚持抗日。 D.国共两党由互相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二十二岁男性患者,感冒后10天出现双下肢浮肿伴乏力,Bp155/105mmHg,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1~4/Hp,血肌酐106μmol/L,血红蛋白122g/L。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Alport综合征。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 以下对于明朝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明太祖统治时内阁开始取代丞相。 B.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 C.票拟制度使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明朝统治时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 林则徐致信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