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09汉语言文学基础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悬诗

【答案】悬诗意为“被悬挂的”诗,是指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的七首或十首著名长诗。它们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精品和代表作,是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阿拉伯文学遗产。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作为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悬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2.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

,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

,堪称“印度的灵魂”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3.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

,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比亚化”和“席勒式”“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

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4. 《阿卡奈人》

【答案】《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它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剧中滑稽和丑陋的事件,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 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5. 拜伦式英雄

【答案】拜伦式英雄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 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都是典型的“拜伦式英雄”。

6. 东亚战后派

【答案】东亚战后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以战争为背景、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流派。东亚战后派文学的产生,是以1946年1月由七位评论家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发端,以确立“现代的自我”的文学批评为先导,强调尊重个性自由,追求文学的主体性,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迈开了战后派文学的第一步。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在创作思想、艺术风格上不尽相同,但他们的主导倾向都是现代主义的。他们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舞台或背景,深入地剖析了战时和战后的日本人和日本社会。野间宏在日本战后派中很有代表性。

7. “心灵辩证法”

【答案】“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独特心理描写的概括。即作家善于“描绘心理过程本身,这一过程的形态和规律”。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演变成为另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每一次反思,几乎都是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全过程的细腻展示。这一手法特别适用于作者塑造精神探索型的人物形象。

8. 《恶之花》

【答案】《恶之花》是波德莱尔于1857年创作的诗集。它完美体现了波德莱尔的创新精神:一方面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另一方面他也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恶之花》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全诗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中,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

二、简答题

9. 联系相关作品,简述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案】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是反映封建社会时代形成的史诗作品,都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大约在12至13世纪被文人整理加工编订记录下来。欧洲

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

(1)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思想特征:护教与忠心爱国中期晚期英雄史诗神话因素大大减少,只存在一些残留痕迹,但基督教义的内容却大大增加,英雄的奇功伟业往往与宗教奇迹融合在一起,甚至有的英雄人物的爱国行动表现为同异教徒的斗争。但有的史诗也表现出反禁欲主义、反等级观念的思想,这是社会阶级矛盾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史诗中的反映。

《罗兰之歌》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它用罗曼语写成,全诗共4002行,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查理大帝时代,史诗情节较之史实有很大变异。史诗的主人公罗兰是一个爱国忠君的英雄人物,把保卫法兰西、保卫祖国的威名看成自己的天职。罗兰的爱国精神是同忠君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中世纪晚期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罗兰的爱国精神中,包含护教的成分,这是历史的局限。

(2)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的艺术特征:气势恢弘与手法丰富

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是欧洲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史诗表现出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封建等级观念和基督教的宗教意识被人们普遍接受,渗入文学之中,影响到史诗的表现和英雄人物的塑造。史诗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歌颂了贤明的君主与果敢的民族英雄,倡导民族统一,战争场面气度恢弘。为此采用艺术手法,颇有浪漫主义精神。

在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的编订中,截取7年战争过程中的一段时间,以一个事件为中心,情节组织得十分集中、紧凑,富有戏剧性:经常使用重叠、对比、夸张的方法,使形象鲜明、突出; 史诗的结构采用敌我双方平行描写的方法,叙事明快,有条不紊。史诗多次描写睡梦征兆、上帝显灵、天使下凡,以及英雄人物的宗教精神,这都是基督教影响留下的痕迹。

总之,作为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中世纪晚期英雄史诗主要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的英雄事迹,表现主人公忠君爱国和笃信宗教的高尚品质。丰富中世纪文学的文学体裁和艺术表现方式,并成为各自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亦有深远的影响。

10.《等待戈多》如何体现荒诞派的艺术特点?

【答案】《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突出的反传统戏剧的特点,对世界当代文学产生广泛影响。《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戏剧冲突与完整的戏剧情节

《等待戈多》一反传统戏剧的表现方法,抛弃了情节结构的连贯性、逻辑性,而采用重复再现法,让开端、结尾、场景和生活片段等重复出现,来强调生活的单调乏味、荒诞无聊。

戈多总是等不来,天天如此,可是剧中人仍然等待,他们的等待不免显得荒诞。第一天树木光秃秃的,第二天却长出四五片叶子; 第一天爱斯特拉贡的鞋子不合脚,感到疼痛,第二天随便找到的鞋却非常合脚; 波卓第二天变成了瞎子,而幸运儿变成了聋子,剧本没有作任何说明; 人物无缘无故摔跤,爬不起来; 口中说要离开,却原地不动,等等。这些细节表明世间事物的变化是没有缘由的,不可预测的,因而是荒诞的。人物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只是像木偶一样动作。这一切都具有荒诞的特点。描写荒诞并不自贝克特始,但他笔下的荒诞表现得极为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