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儿外科住院医师题库>小儿急诊外科题库

问题:

[单选]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早出现的骨骼改变是()

A . 方颅
B . 肋骨串珠
C . 肋膈沟
D . 鸡胸或漏斗胸
E . 颅骨软化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 管理部门的认可。 最近的交通条件。 精密设备。 相应资质。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关键措施是防鼠、灭鼠。 不同人群发病的多少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少有关。 与病人的密切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高峰季节为姬鼠型3~5月,家鼠型11月至次年1月。 规范归约中的可归约串是指()。 属于T反射路径的是() β运动神经元。 γ运动神经元。 1A传出神经纤维。 1A传入神经纤维。 感觉神经末梢。 霍钠综合征(Horner)是副交感神经受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早出现的骨骼改变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1.骨骼改变:(1)头部: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因此时颅骨发育最快,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约6个月时颅骨软化逐渐消失;②方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小儿,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及硬骨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重者可呈鞍状、十字状颅形;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重者可延迟至2~3岁方闭合;④出牙延迟:可迟至1~11岁出牙,有时出牙顺序颠倒,牙齿缺乏釉质,易患龋齿。(2)胸廓:胸廓畸形多发生于1岁左右小儿,其表现有: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赫氏沟);③鸡胸或漏斗胸。(3)四肢:①腕踝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腕和踝部骨骺处膨大,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见于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在立、走的重力影响下可出现"0"形腿或"X"形腿。1岁内小儿可有生理性弯曲,故仅对1岁以上小儿,才作下肢畸形检查。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