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西方经济学982经济理论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是投资,而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答案】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经济学上的投资活动。
2. 阐述理性预期的概念及其对失业的含义。
【答案】(1)理性预期的概念
理性预期指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它包含三个含义:
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②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对有关资料与数据的收集。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2)理性预期对失业的含义
理性预期学派把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在长期中会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并指出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当然,就业量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当厂商和工人发现物价上涨所造成的错觉后,一切又将回复原状。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都不存在。这样,政府采取的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相机抉择的政策就是无效的。政策制定者想要其政策有效,就必须通过对两个通货膨胀率的差额的影响来造成人们的幻觉,也就是说,安观经济政策想要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
3.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沦”的。
【答案】(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
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①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
,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②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
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3)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没有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区别,而相对消费理论则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的曲线,存在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而其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4.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答案】(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从而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5. 解释“GDP=C+I+G+(X-M )”的内涵。
【答案】GDP=C+I+G+(X-M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方面支出的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2)消费支出C 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的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付。
(3)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
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或减少)
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4)政府购买G 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和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
(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X 表示出口,M 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6. 失业、就业和不再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失业通常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失业的人口,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如退休工人、学生、家庭主妇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不再工作。就业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等原因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人不能算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再工作的人中。
二、论述题
7. 试阐述理性顶期学派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及政策主张,并评价其经济思想对我国宏观调控有何启发?
【答案】(1)理性预期学派思想的核心便是人们对未来预期的绝对理性,其基本观点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作出预期,这样,他们决策是有根据的,对经济变量作出的预期在长期中而言是最准确的、最切合经济理论和模型的。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界定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并应用于建立宏观经济模型。
②利用附加预期的劳动供给曲线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③货币的非预料到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但同时也形成经济周期。
④从微观经济基础上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有效性。
⑤利用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否定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2)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
①主张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性预期学派坚持古典经济学的信条,认为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繁荣,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