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26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以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最为典型。
(1)造型多为大口、小底、曲腹的盆、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挺秀饱满,轻盈稳重。碗较小,直口。
(2)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的心态。
(3)纹饰多绘于陶器的上腹部,这是最显著的部位,同时也加强了造型的丰满感。多为红地黑花及少量白衣彩陶。主要为以圆点、钩叶、弧边三角及曲线组成的带状纹饰,还有垂障、豆荚、花瓣、网格等图形。出现了鸟纹和蛙纹,鱼纹多已半图案化,头体分开。因其图案以圆曲线为主,曲弧度大,具有奔张之势,流动感强。
2. 请简述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及艺术风格。
【答案】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能征善战,官至大司马,封冠军侯。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主题思想
霍去病墓石雕群,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膘骑大将军,24岁便早早去世,为表彰霍去病的卓越功勋,特赐陪葬汉武帝的陵墓茂陵旁,并“为家象祁连山”。以独特的设计意匠和气势恢宏的石雕群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墓家。
(2)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
①石雕作于西汉元狩六年前后,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卧牛、卧象、野猪、鱼、蟾和野人抱熊等,除马踏匈奴石雕置于墓前外,其他石雕原来可能散置墓家周围。
②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
③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家的巨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这种避免早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3. 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答案】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
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钻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与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它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褥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运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4. 与前代相比较唐代敦煌莫高窟艺术有哪些发展变化?
【答案】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唐代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与前代相比,敦煌莫高窟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窟造像
莫高窟开窟造像之风至唐代达到鼎盛,现存三百余个隋唐窟。其中,典型窟的艺术特点多表现为:平面方形覆斗顶窟或垦顶窟,正面开一完,或沿三壁设“凹”字形低坛,坛上塑像,并且出现了大像窟。
(2)莫高窟唐代壁画
①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经变画种类多至数十种,尤以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变等突出,反映出大唐盛世人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的向往。
②在经变图中,人物造型、绘制技巧及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水平。如盛唐103窟维摩变壁画轻施薄彩,重视线的表现力,人物组织具情节性,将人物动态和心理特征刻画的惟妙惟肖。
(3)莫高窟彩塑
①莫高窟彩塑达到技巧上的高峰,莫高窟造像采用泥塑加彩形式,形成独特的莫高窟彩塑艺术,与莫高窟壁画相结合,形成塑绘统一的完美效果。
②莫高窟彩塑菩萨像是其中的典型,在唐代莫高窟彩塑中体现出了更多的女性气质,这种气质的体现是通过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将整个彩塑雕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塑造。
③如196窟的菩萨,上身袒露,端坐于莲台之上,一腿盘曲,一臂微举,体态的微妙变化和头部微倾相呼应,完美地表达出彩塑的精神状态。
(4)唐代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艺术风格走向世俗化
a. 北朝的莫高窟造像、壁画和彩塑创作中,人物形象多呈现为西域人物特点,从人物着装到人物面相,都有西域地区特色。
b. 在唐莫高窟的人物形象中,现实性因素逐渐增多,根据经典创作的佛像、菩萨天女形象直接来源于现实人物,其体态丰满,容貌端丽,具有动人的风貌,出现“宫娃如菩萨”的现象,反映出佛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②创作技巧成熟
北朝流行的“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代逐渐被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样”和以周昉为代表的“周家样”所取代,这种风格的流行在唐莫高窟彩塑及壁画中均有表现,发展更为成熟,融合中原与外来因素,形成两种中原地区新的艺术样式,成为更加受人们普遍喜爱的道释画流派。
莫高窟的开凿,其初衷是为弘扬佛法,但却由千百匠师的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现实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5. 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答案】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同,南北方岩画的艺术特点各异。
(1)北方岩画
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它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以内蒙古阴山岩刻为代表。
②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写实,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2)南方岩画
①主要有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②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特征,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举双臂、屈蹲双腿、犹如蛙式的“蹲形”人物最为突出。
③大部分采用动植物颜料涂绘的制作方法,这样为用碳14测定年代的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6. 《洛神赋图》是何人所作? 有何特点? 简述之。
【答案】《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的绘画珍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