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与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测验相比,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格基本概念的不一致

人格内涵复杂。对于人格的定义、结构以及分类问题,迄今未获得一致的结论。对于人格应包含哪些特质,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测验的项目内容也就无法一致,使得不同人格测验的结果难以进行比较。

(2)整体动态人格测验的困难

人格具有动态的性质,如果“动态”指的是每个人特有的、复杂的人格结构以及其整体的作用效应,则目前的人格测验还有相当距离。因为多数人格测验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进行

,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计分和解分析,而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测验(如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

释上不够客观。

(3)信度和效度系数较低

与能力和学业成就测验相比较,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系数确实不高。因为人格测验受情境及个人心态的影响方面比能力测验要多。而且对于人格测验,很难确定适当的效标。

(4)人格测验的题目

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或不易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

(5)测验分数的解释

人格测验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人格有独特性,用同样的标准去解释不同人的行为可能不恰当。另外,按统计标准(常模)评价人的行为,结果可能会奖励了从众行为,而限制了个性发展。

(6)伪装和社会赞许反应

,人格测验的题目往往易于与社会评价联系(尽管已努力避免)有的被试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来回答问题,而是根据社会的舆论、他人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而使测验的结果不可靠。

(7)隐私

在西方国家,对人格测验的一种批评是,某些人格测验侵犯了个人秘密,违背民主原则。所以,如何在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的录取、选拔、司法鉴定等实际应用中,既能发挥人格测验的评量作用,又能兼顾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心理学、社会学、司法、教育等)协调解决的问题。

2. 举例说明诊断测验如何实现它的诊断功能?

【答案】(1)诊断测验

诊断测验主要用来测查学生在各个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学习的长处和弱点,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学习缓慢儿童的鉴别评定上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⑵举例说明诊断测验如何实现它的诊断功能

例如,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鉴别,由专家结合心理学测量知识,确定了明确的内容范围编制出一套测量儿童学习能力的试题,并且经过预测,表明该测量的各项统计学指标都良好。经过统一标准的施测情境,施测程序,指导语等,收集儿童的测验成绩,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心理特质的分布是呈现正态分布的,所以低于三个标准差的儿童可以认为其学习有问题,至于是否存在学习障碍,还需要医学鉴定等。

3. 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说的基本含义是:

(1)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认为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概化理论认为,研宄测量必须先研宄测验情境关系,并且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2)概化理论指出,一个测量侧面可以有不同的水平。测量侧面还有随机侧面与固定侧面之分。

(3)每固定一个测量侧面,测量的误差就会减小一些,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提高一些。但是这种信度、效度的提高是有代价的,其代价是对于测量结果分数可解释的范围将变小。在测量中测量侧面被固定得越多,测量的信度、效度也就越高,但测量目标所受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大。

(4)一旦所有侧面均被固定,测量误差没有了,测量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测验情境关系中至少有一个测量侧面应该是随机的。

(5)由测验情境关系分析而得出的概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测验的真分数不止一个。

(6)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的信度也不相同。

总之,概化理论提出的测验情境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是依赖于特定的测验情境关系的,测验情境关系中的测量目标、测量侧面、测量侧面的水平都是会变化的,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测验误差的来源、测验误差的大小、真分数的种类以及测验信度的变化,同时测验分数的解释范围也发生变化。

4. 简评几种主要的态度量表的优缺点。

【答案】态度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瑟斯顿等距量表、利克特量表、哥特曼量表。 瑟斯顿等距量表

该量表对全部项目反应结果求中位数,以中位数来表示该受测者的态度状况。

①优点:在主题比较清楚、调查范围不广的态度问题调查上效果较好。

②缺点:制作过程复杂;用中数代表态度等级不一定适合;专家的意见不一定能代表一般人;等距量表是否真正等距也不一定。

(2)利克特量表

该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个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反应,最后用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的评定等级的总和来表示受测者的态度状况。

①优点:制作简单,而且能广泛接受与态度有关的项目;可通过增加项目提高效度,并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不同程度。

②缺点:有相同的态度分数者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从总分只能看出受测者的赞成程度,而无法对态度差异作进一步的解释。

(3)哥特曼量表

该量表将受测者按回答赞成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再将项目依赞成的多少也由高到低排列,计算复制系数。

①优点:由单向性带来的态度分数与态度结构具有一致性。

②缺点:编制困难。

5. 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答案】(1)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

,它直接获得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

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来进行表达(效标测量)。其中,效标测量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特殊性;

④时间性。

(2)效标测量要想较好地体现观念效标,效标测量本身就必须是有效的和可靠的,而且还必须客观、实用。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①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②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6. 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答案】(1)测量误差的含义

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实测值是实际测量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所获得的测定值;真值是被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的真实规模的取值。

(2)测量误差的类别

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