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目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3. 在中国,举行饮菊花酒、登高眺远、插戴茱英的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_____。
【答案】重阳节
【解析】古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其风俗来由源于道教记载,据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曾有对重阳节的记载。
4. 中国古代研究汉语经典语言的文字、音韵、训话的学问称为_____。
【答案】小学。
【解析】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话、音韵方面的学问称为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
5. 瓷都景德镇的传统彩绘有釉下青花、釉里红、_____、粉彩等。
【答案】釉上古彩
【解析】景德镇瓷器中最有代表性的瓷种是传统彩绘装饰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古彩和粉彩。
二、名词解释
6. 南北宗论
【答案】南北宗论是晚明士大夫文人画家董其昌以禅宗南北两个宗派来比喻山水画的不同风格的理论。他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他将王维和李思训分别定位南北两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 赵伯驹、赵伯啸和李、刘、马、夏为北宗。董其昌极力推崇南宗为画家正统,贬斥北宗为行画家。“南北宗论”在绘画中尚率真:轻工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默刻画。在理论上董其昌加推崇南山水,使他进一步提纯了“南宗”山水画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u 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圈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7.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纵扇图》等。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文征明以细笔作品为多。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8.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又称“讳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讳禁制度极严。讳有“国讳”和“家讳”两种:“国讳”是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臣民们为之避讳; “家讳”是封建士大夫们为其尊者自行避讳。
历代避讳方法有三种:①改字法,是对帝王及尊者之名改用其他代替。如汉代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改“恒山”为“常山”。②空字法,是将应当避讳的字空出来不写,或空围“口”,或作“某”,或直书“讳”字。如东汉许慎在作《说文解字》时=,对当世皇帝汉安帝刘枯以及上至光武帝刘秀凡五代帝王之名,皆取空字法,只作“上讳”二字,不解释它们的形、音、义。③缺笔法,是对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不写。如清圣祖(康熙)名玄烨,清代人为避讳,凡遇“玄”均少写最后一点。另外,封建主义还有“讳嫌名”的做法。即与所避之字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也要避讳,如唐代诗人李贺,其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因“讳嫌名”而不得考进士。避讳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
三、简答题
9. 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答案】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的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求吉心理便是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衣服图案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如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彝族以虎为图腾,给小孩戴虎头帽的用意还包含念祖感情。汉族在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娱蛤、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汉族妇女有瞥发、插花的习惯,认为瞥发可以避邪,插茉莉花能驱鬼,戴菊花可以长寿。
(2)衣服装饰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维吾尔族爱戴小花帽,花帽的图案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案。“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这是希望姑娘美如鲜花,小伙子前程似锦; “巴达木”是古代从西亚传来的良种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戈壁生长。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来源于雄鸡鸣叫吓走恶魔的传说,认为戴这种帽子可以辟邪,缀饰帽上的大小银泡,则是头顶月亮星星的象征,以示光明永在,幸福长存。
总而言之,人们通过对服饰图案和装饰的改造和创新,来达到其求吉利避祸的愿望,各民族服饰上的图案纹饰,也大多与求福趋吉的心理趋向有联系。
10.以四合院和其他传统民居形式为例,简述其中的民俗意蕴。
【答案】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中国的居住和建筑民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中的民俗意蕴主要表现为:
(1)四合院的特点及其中的民俗意蕴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汉族、纳西族、白族广泛流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部分流行。四合院也是中国最典型的民居建筑,因为它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①院落四面均有墙壁,墙壁没有窗子,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院墙之内,与外面不相沟通,所以它是封闭观念的符号。
②房屋布局与家庭成员的住房安排有严格的规定。房屋建筑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住房安排,一般是家长正房,即住堂屋之右侧,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家长处于支配全家的地位,在住房位置上即有充分体现,所以它是家长制的符号。
③专门设有堂屋,堂屋的作用犹如中国古代的明堂,堂屋中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婚丧之礼,即在堂屋举行。中国的堂屋融汇民族文化精神于家庭生活之中,是神圣化了的家庭,所以,四合院是中国人伦理的符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