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976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李特尔

【答案】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著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答案】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般可持续发展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与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边界,是由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3. 乡土文化区

【答案】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具体指某一地方、区域的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文化和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遗迹、文化等。

4. 行为地理学

【答案】行为地理学是指研究人类不同类群(集团、阶层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心理因素)的科学。是在行为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应用地理学新分支。

5. 麦金德

【答案】麦金德,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认为地理学是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提出陆心说,首次以全球战略观念分析世界政治力量。对英国大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历史的地理枢纽》、《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和《民主的理想和现实》等

6. 维布雷宁消费型

【答案】维布雷宁消费型,维氏认为,人类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其需求和购买行为通常要受到社会文化和亚文化的影响,并遵从他所处的相关群体、社会阶层和家庭等特定的行为规范。维布雷宁模式立足于社会文化环境,探讨了外部环境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对外部

环境的能动反应。

二、简答题

7. 种族划分依据

【答案】种族的划分不是对人群社会、文化性质的划分,而是对人类体质的一种划分,是以保有共同的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特征,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1)毛发

亚洲人一般为直发; 欧洲人常见的是波状发; 非洲人为羊毛卷发。毛发的中间过渡形态多为混血种族。

(2)肤色

人的肤色深浅与皮下色素细胞的多少有关,色素细胞分布愈密,人的肤色就会愈深。经过观察统计,不同肤色人种色素细胞的数目是不同的。白肤色的色素细胞约为1000个/mm以下,黑肤色的则在14000个/mm以上。

(3)身高

人们的身高也存在差异,虽然也与营养条件有关,但也受到遗传因素的严重影响。

(4)头颅形状

目前,考古学家认为头颅的比例(头盖骨的长和宽比例)是识别种族的重要标志。

(5)鼻型

以鼻梁之狭、宽或高、中、低划分种族。以鼻翼之广狭与鼻长度相比,白种人狭鼻,黄种人中鼻,黑种人宽鼻。

(6)血型

由于每个人只有一种血型,不同种族血型也有不同。

(7)指纹

亚洲人多斗型、黑种人多弓形、欧洲人多箕形。

8. 简述区位行为主义分析中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

【答案】(1)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含义

普雷德的行为矩阵是进行区位决策行为系统研究的一种矩阵模型,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

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

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运用信息的能力结论趋向优化。

行为矩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矩阵中的元素逐渐向右下角集中,趋于优化基础上的竞争,因而会出现矩阵参数的改变,导致新的行为矩阵的出现。并且企业布局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制约着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也影响个人运用信息的能力。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与决策者的经验、智力、欲望、偏好和态度等有关。因此,决策者只有在理想状态或者偶然情况下,才能选择到最佳区位点。

普雷德建立的行为矩阵对解释区位决策行为的宏观规律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使区位决策中行为因素的数量研究成为可能,促进了区位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

9.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 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答案】(1)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

(3)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

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有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区北京家去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10.试述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化过程

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扩展扩散是指在某一政治地理单元发生的政治事件,往往引起周围相同或相近政治地理环境的其他单元发生连锁反应,给世界或地区带来根本性的政治变化。

②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