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862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答案】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强化作用的理论,他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其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的强化的结果。因此管理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以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自然取消、惩罚等几种类型。
2. 如何从费德勒模型理解领导权变理论?
【答案】费德勒提出了有关领导的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
(1)费德勒模型
①费德勒的权变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 其_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
②该模型基于这样的前提假设:在不同类型的情境中,总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③该模型的关键:首先界定领导风格以及不同的情境类型,然后建立领导风格与情境的恰当组合。
(2)费德勒认为,影响领导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他进一步指出个体风格属于两类之一:任务取向或关系取向。
①评估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
为了测量领导者的风格,费德勒开发了最难共事者问卷。这一问卷包括18组对照形容词,例如快乐一不快乐、冷漠一热心、枯燥一有趣、友爱一不友爱。费德勒让作答者回想一下自己共过事的所有同事,并找出一个最难共事者,在18组形容词中按1~8级8代表积极一端,1指向消极一端)对其进行评估。费德勒相信,在LPC 问卷的回答基础上,可以判断出人们最基本的领导风格。 ②费德勒的基本观点:
a. 费德勒相信如果领导者能以相对积极的词汇来描述最难共事者(换句话说,LPC 得分为64分或以上),说明回答者乐于与同事形成友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你对最难共事的同事用一些较为接纳和喜欢的词来描述,那么你属于关系取向型。
b. 如果你对最难共事者都用贬义词描述(LPC 得分为57分或以下),你的领导风格可能以关心生产为主,也就是说,你是任务取向型。
c. 费德勒承认有一小部分人介于二者之间,因而很难勾勒出这些人的人格特点。
d. 费德勒认为一个人的领导风格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关系型领导者,你永远如此;
任务型领导者也是同样。
③用LPC 问卷评估了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之后,接下来需要评估情境,并将领导者与情境进行匹配。费德勒的研究揭示了确定情境因素的三项权变维度,它们是:
a. 领导者一成员关系: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评价为好或差。
b. 任务结构:工作任务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程度。评价为高或低。
c. 职位权力:领导者运用权力活动(诸如雇用、解雇、处分、晋升和加薪)施加影响的程度。评价为强或弱。
费德勒根据这三项权变变量对每一种领导情境进行评估。把三项变量汇总起来得到八种可能的情境,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所在的情境。其中I , II 和III 类情境对领导者非常有利; IV .V 与VI 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者有利; VII 与VIII 情境对领导者十分不利。
描述了领导者变量和情境变量之后,费德勒开始定义领导效果的具体权变情况。通过试验得出结论: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下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效果更好。(见下图上半部分,纵轴代表工作业绩,横轴代表情景状况)关系取向的领导者则在中间情境下效果更好。 费德勒模型的发现
(3)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①可以选择领导者以适应情境。例如,如果群体所处的情境被评估为十分不利,而目前又是一个关系取向的领导者进行领导,那么替换成一个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则能提高群体绩效; ②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这可以通过重新建构任务或提高/降低领导者可控制的权力(如加薪、晋职和处分活动)来实现。
费德勒模型提供了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有效的领导风格需要反映情境因素。
3. 控制有哪些类型?
【答案】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 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5类。
(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时间t 的函数。
(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的函数。
(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 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5)日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3类。
①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②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几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4.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木职能?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
①计划。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设立组织目标; 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完整的谋划。
②组织。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 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和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③领导。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去指挥与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职位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所处的位置而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权力; 个人影响力是指由管理者自身素质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效的领导要求管理者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下,利用优秀的素质,采用适当的方式,针对成员的需求和行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和维持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可见,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组织中人的问题,它往往和激励职能、协调职能1起发挥作用。
④控制。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日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和前提; 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计划的实现,有时控制也会导致计划或组织的调整。如财务控制,一是防止错误地分配资源; 二是提供经济信息反馈,以便更正错误的行为。如产品的质量控制,就是按照质量标准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予以纠正。 ⑤创新。上述四种职能都是管理的维持职能,做好上述四种职能只能是企业按照既定的模式运行,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位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就无法应付新形势的挑战,也就无法完成肩负的任务。现在己经到了不创新就无法维持的地步。因此,必须将创新也当作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