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会计专业综合之中级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答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十该资产的使用寿命; 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 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等条件。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2.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答案】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是指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在某一会计期末,企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期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当期实际计提坏账准备金额=按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一坏账准备科目原有贷方余额=按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借方余额。其中,按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

各期期末计提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应等于按本期应收款项期末余额乘以计提坏账准备百分比计算确定的减值金额,即: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当期实际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计提坏账准备的百分比。

3. 投资性房地产

【答案】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

投资性房地产的主要形式是出租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实质是让渡资产使用权,所获得的租金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使用费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投资性房地产的另一种形式是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其目的是为了增值后转让以

赚取增值收益,也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出租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以及持有土地使用权并准备增值后转让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构成企业的收入。

4. 永久性差异

【答案】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例如,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在会计核算上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利润表,但根据税法的规定,不属于应税收入,不交纳所得税。再如,企业支付的违法经营罚款、税收滞纳金等,在会计核算上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利润表,但根据税法的规定,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永久性差异的特点是在本期发生,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

5.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以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相应的应交所得税,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而在其产生期间,其所得税影响金额构成一项未来的纳税义务。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它与直线折旧法相比,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1)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也称递减费用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计提折旧较多而在后期计提折旧较少,从而相对加速折旧的方法。采用加速折旧法,各年的折旧额呈递减趋势。较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而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来确定计提折旧金额的方法。

(2)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平均摊配于其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支出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均衡性。因为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推移,其磨损程度也会逐渐增加,使用后期的维修费支出将会高于使用前期的维修费支出,即使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折旧费相同,但各个会计期间或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费与维修费之和)将会不同。

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克服了直线法的不足。因为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而维修费较少,后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少而维修费较多,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此外,由于这种方法前期计提的折旧费较多,能够使固定资产投资在前期较多地收回,在税法允许将各种方法计提的折旧费作为税前费用扣除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前期的所得税额,符合谨慎性原则。但是,在固定资产各期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单位工作量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够均衡。此外,由于这种方法不适宜采用分类折旧方式,在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提折旧的工作量较大。

7. 什么是财务报表附注?提供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供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原因有:

①报表使用者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理解的差异性。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而这种“商业语言”最终是通过财务报表的方式来表达。财务报表使用者主要是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当局以及职工,还有供应商、顾客、行业工会,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等等。这些使用者所处的位置和利益关系不同,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要求也就不同。所以,这就决定了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应有多样性的要求,也同时说明了单纯只有会计报表是远远不够的。

②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完全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现行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

a. 财务报表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质量资料。由于财务报表主要是借助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因而,只能将那些能够数量化的会计信息反映在报表上,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b. 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信息都是历史的、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在一定情况下,历史的会计信息往往失去相关性。

c. 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往往删略了许多重要项目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很可能是分析财务报表时所必需的。比如分析应收账款这一流动资产的质量状况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销售策略、应收账款的构成和账龄等情况(包括会计政策)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受现行财务报表的局限却不能反映这些内容。

③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以及变更的不确定性对报表使用者的影响。财务报表上反映的信息产生于可供选择的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对于每一类经济业务或事项,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

8. 什么是辅助生产费用一次交互分配法?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1)辅助生产费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即为交互分配法,它是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两步进行分配,首先根据各辅助车间的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部门之间进行依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按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2)特点:采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但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