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19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7 2018年宁夏大学美术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7

一、简答题

1. 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答案】我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 请简要谈谈学习理论与人性观的关系。

【答案】学习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学习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但是,早期的学习观点长期附属于哲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理论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依据。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常常与其对人性的理解直接相关。

①人性观,通常包括人性的善恶和人性的获得两个方面。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人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善良的; 有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邪恶的; 也有人主张中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在人性的获得问题上,有人主张内发论(理性主义者),

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对环境事物认识后的主动选择; 有人主张外烁论(经验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受环境条件支配而被动形成的; 也有人主张互动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出现了性善内发论、性恶内发论、中性内发论、中性外烁论、中性互动论等五种典型的人性观。

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五种典型的人性观分别与学习心理学历史上的自然展开说和人本学习论、官能训练说、理念回忆说和认知学习论、统觉形成说和联结学习论、联结一认知学习论和建构学习论相对应。

3.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l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②40~50年代,麦克利兰(D.C.McClelland )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 )等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③麦克里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仟,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 而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下作中勇于作出决策。

④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即:动机强度(T )=f(需要X 期望X 诱因)。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 ); 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 )。

(2)成就动机理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子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 对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何启示?

【答案】(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看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验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其对学习、学生、教学和教师的看法如下:

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完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一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②对学生的看法: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他们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有机体都具有一定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 并强调人的基本需要都是由人的潜在能量决定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

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都是无用的; 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

④对教师的看法:罗杰斯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2)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知识外,更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②学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促进个别化教学运动的发展。

④在采用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时,应避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否定教师的作用。

5. 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案】(1)学习需要的形成的两条途径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其形成主要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这两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