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和_____

【答案】保和殿。

【解析】北京故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所建造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其设计完全按照君权的至高无上和绝对权威来安排各种建筑,总的结构承袭古制,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外朝”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朝会施政之所,以空旷衬托宫殿的雄伟高大,有皇权威严之感。“内廷”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帝后居所,清雍正以后在此处理日常政务。东西六宫,街巷纵横,院落分明,以密集的格局适应起居需要,显示生活情趣。

2. 唐代_____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

【答案】禅

【解析】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它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学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韧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从唐末开始,禅宗具有了压倒其他各宗派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到宋代理学产生和佛教禅宗流行以后,可以说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上结束了。

3. 唐朝僧人玄奖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

【答案】《大唐西域记》

【解析】玄类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1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

4. 在中国,举行饮菊花酒、登高眺远、插戴茱英的习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答案】重阳节

【解析】占人以九为阳数的代表,二九相遇,故名“重阳节”。其风俗来由源于道教记载,据

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曾有对重阳节的记载。

5. 位于我国西南部,以“风、花、雪、月”四种美景著称的著名旅游城市是_____。

【答案】大理

【解析】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6. 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寒食节。

7. 《_____》是被称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邀的著作。

【答案】千金方

【解析】唐代名医孙思邀耗毕生的精力从事治疗和著述,他先后编成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载方6000余条,涉及中医百科,被称为中医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8. 《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_____。

【答案】兴

【解析】《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比、兴、赋三种。“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赋”则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9. 在科举考试中,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_____中都考取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答案】殿试

【解析】乡试及格者都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取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三名,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取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10.《梦溪笔谈》记录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

【答案】指南针。

【解析】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将钢针磁化。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年一1095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描述了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

11.提出“知行合一”主张的是明代思想家_____。

【答案】王阳明

【解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即万事万物之理都在我心中,这就是“知”,而内心代表真理的“知”就是“良知”。“良知”表现于

行动就是“良能”。“知”表现于“行”,而不“行”就是不“知”。这便是“知行合一”。一个人如能不断发掘和表现良知,就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达于至道。

12._____最先把“教育”二字连用。

【答案】孟子

【解析】《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最早将“教、育”两字连用,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拉枯、纳西等民族都过_____节,但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不相同。

【答案】火把

【解析】西南地区的彝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等都过“火把节”,但他们关于火把节的来历、举行火把节的方式并不相同。这说明,他们对火与光的理解存在着民族差异。彝族认为火可以除害(蝗虫),白族认为火可以除霸(奴隶主和国主),纳西族认为火可以救己,拉枯族则认为火可以驱恶。

14.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中出生于元代的是_____。

【答案】赵孟頫

【解析】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其中欧、颜、柳三人都是唐代人,只有赵孟顺是元代人。赵孟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篆隶行草无所不学,集晋唐书法大成,代表作有《仇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15.京剧四大名旦有梅兰芳、程砚秋、_____、荀慧生。

【答案】尚小云

【解析】中国戏曲在表演风格上分成京、海两大流派。通过南北交流,竞相发展,形成了五花八门的京剧流派,出现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小名旦”。

16.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等首先发现的。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17.公元前138~前126年_____通西域以后,我们的祖先就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答案】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