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81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文化建设要求的认识。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卞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不。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它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具有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性: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 试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案】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 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结构大体分为:

①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

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③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3)“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

①同以往我国的发展战略相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在于: a. 它是切合实际的。它是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和落脚点的;

b. 用“温饱”、“小康”、“富裕”来作为现代化的目标;

c. 它是与世界经济相联系的;

d. 它既是经济目标,又是政治目标,“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意义:

a. 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b. 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