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学信息技术(高级)题库>第四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库

问题:

[单选] 为了配合“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主题网站,借此宣传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性。那么下面较为合理的信息集成过程是()。①收集反馈信息,评价修正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④选择适当的工具实际操作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③④①

假如你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你好,这里是中国移动客户服务热线,由于我们工作失误,你的话费本月共多收了108元,如确认退费请按……”。最好从哪个方面鉴别信息的真伪?() 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实效。 信息的诱惑。 CiTRANS640的XSK1盘可插槽位有()。 14、15。 10、11。 10、11、18、19。 10、11、14、15、16、17。 同学的以下行为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是()。 把自己从音像店购买的周杰伦千里之外原版CD唱片给同学听了一天。 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稍作修改后向另外一家报社投稿。 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个具有试用期的软件.并进行试用。 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了他人的作品,并注明了引用信息的来源、作者。 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我们学习了本文精彩的情节、动人的细节,感受到人物生动的形象。形象的塑造,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PPT展示“草料场火光冲天,天空中大雪纷飞,山神庙血流满地。完成性格与命运蜕变的英雄提枪而东……”的画面)课文是小说中最具浓墨重彩的部分之一,环境描写极具魅力,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对该教学环节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 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见地、简洁精当。 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 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片段一:师:烛之武如何说服秦伯,课文中用了124个字,老师比他更惜字如金,只用了短短18个字,同学们可要好好看看。(幻灯片显示:莫亡郑也,亡郑有益于晋,不利于秦,望君三思。)(学生发出一阵笑声)师:从大家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都觉得老师的说辞远远比不上烛之武啊。的确,古人曾盛赞过烛之武进谏的高超艺术。(幻灯片显示: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令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明·魏禧《左传经世钞》)师:请同学们朗读第三段,并思考烛之武如何说服秦穆公的。片段二:(全班朗读第三段)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老师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大家用“烛之武,秦伯矣”(幻灯片显示)的格式,来概括烛之武成功说服秦伯的几个阶段,以每一个句号为界,我们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学生自读,思考问题。生:烛之武说国家要亡,秦伯放松警惕矣。师:概括很精当,老师也概括了一下,供大家参考。(幻灯片显示:烛之武以退为进,秦伯戒心除矣)师:剩下几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各小组再展开讨论,特别要关注幻灯片中所标注的红色词句,再按照上面规定的格式加以概括。以上是两位教师对《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进谏艺术的教学,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 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挑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 片段一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的四个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教学方式更胜一筹。 为了配合“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主题网站,借此宣传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性。那么下面较为合理的信息集成过程是()。①收集反馈信息,评价修正②确定主题,设计目标③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④选择适当的工具实际操作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了信息的集成一般过程,即确定主题,设计目标→规划内容结构,收集加工素材→选择工具,实际制作→收集反馈,评价修正。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