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望道

【答案】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于民国4年(1915年)1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洋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民国8年(1919年)6月,任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20年12月起,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民国9年(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同年春翻译并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民国10年脱离共产党。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民智书局)一书,是中国系统地讲授作文法的第一部书,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民国16年兼复旦大学教授,并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民国1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民国20年7月离开复旦大学,从事写作。民国22年7月,任《文学》月刊编委。

2. “小报”

【答案】小报始见于宋代,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标志着民间办报的开端和封建官报大一统局面的终结。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于一家之手,“小报”只是当时人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是邸报的一种补充,没有自己的言论。小报的特点主要有:①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②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开始称为“单状”; ③发行人为进奏官、使臣或“书肆之家”,也有赖以为生的专门刺探消息者; ④信息灵通,时效性较强,报官报所未报,也有虚假信息; ⑤读者范围广,既有手抄,也有印刷; ⑥屡遭查禁,但屡禁不止。

3. 《三家村札记》

【答案】《三家村札记》是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半月刊从1961年第19期起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到1964年第13期止,共发表杂文67篇。这个专栏由邓拓发起,由他和吴晗、廖沫沙三人负责执笔,故名“三家村”他们起了一个共用的笔名“吴南星’,,三人轮流执笔,每篇千字左右,文责自负,内容也互不干涉,自由选题。执笔人若因故写不出时也可请他人代笔,所以其中有5篇是由其他作者代劳的。文章内容涉及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从政打仗,说古道今,针贬时弊,受到读者欢迎。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