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613艺术综合之艺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视觉艺术
【答案】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
2. 意在笔先
【答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清代画家方薰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3. 罗伯特·温图利Robert Venturi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家,他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著有《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9年,针对米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则多”的设计原则,罗伯特·温图利在论文中提出了“少则烦”的设计原则,从形式基础上对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并阐明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形式宣言。在其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中,温图利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提高; 另一方面,他公开提出“现代主义已经死亡”。他认为真正左右美国建筑和设计的是商业力量和市场力量,是代表了对于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不满的整整一带设计师的心声的呐喊。
4. “文以明道”说
【答案】“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道明”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5. 大众狂欢
【答案】大众狂欢是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理论学中一种对娱乐节目的研究学说。它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大众狂欢”的场面分为两种:一是以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
各种类型的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的兴盛; 二是以娱乐受众为标榜的各种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的蜂起。这些娱乐游戏类节目具备一定的大众参与性,它们一改以往综艺节目中观众的被动欣赏为主动介入,将观众拉入节目,使其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如《幸运520》、《开心辞典》、《开门大吉》等,都抛弃了用明星来拉动收视率的方式,而改用平民参与的方式来引起坐在电视机前的收视群体的共鸣感。此外,还有仿制国外“流行偶像娱乐”的节目,如《超级女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湖南卫视)、《两天一夜》(四川卫视)、《我是中国星》(华娱卫视)、《梦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等以制造平民偶像为噱头的娱乐节目。
6. 数字艺术
【答案】数字艺术,又称“数字化的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其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①交互媒体设计,是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例如以万维网为载体的网页设计、网络游戏设计,以手机为载体的彩信设计、WAP 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 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 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等; ③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一类虚拟空间设计:④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它与传统美术、雕塑相对应。
7. 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8. 工业设计
【答案】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它将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机地统一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并通过市场推广扩展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许多领域。工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一种代替实用艺术的新型工业艺术创作。广义上讲,凡是采用现代工业手段生产的便是工业设计,狭义的工业设计指的是产品设计。
9. 审美性
【答案】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10.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
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艺术意象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嗦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1)艺术意象的价值
①艺术意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作为艺术意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意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②艺术意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意象具有具体可感性,它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艺术意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这些深层的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意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
③艺术意象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艺术意象的共性特征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思考和评价,这使得艺术意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艺术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艺术意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意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同时,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透,是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
(2)艺术意象的意义
①艺术意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
艺术意象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②艺术意象能够将生活内容和艺术家的情感融入其中
艺术意象不仅具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而且具有概括性,它把广泛的生活内容概括在形象之中。艺术意象又具有情感性和思想性,在艺术意象中融进了艺术家爱僧悲欢的情感,处处渗透着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评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