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中山大学中外教育史2005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中山大学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413 科目名称:中外教育史

一、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正确的在答题纸上打√,错误的打×,注目题号)

1.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是六艺教育。( )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孔丘所编《礼》之《中庸》篇。( )

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为明朝中叶思想家王廷相的教育思想。( )

4.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思想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 )

5.雅典的和谐发展的教育,不仅当时就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极大重视,而且后来对西方进步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

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把他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快乐之家”,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

7.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等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本人也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

8.赫尔巴特把教学程序分成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个阶段,这是教育史上著名的阶段教学。( )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释“长善救失”这一教育教学原则。

2.释“性三品”说。

3.释“中体西用”。

4.释“精神助产术”。

5.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6.简评凯兴斯坦纳的“公民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在三道题任选两题作答,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评述梁漱溟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3.评述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认知结构学说”及其教育学意义。